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科学课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小学科学课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我们造就的学生“多才多艺”,光靠灌输书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验教学在这方面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实验检验了理论,巩固了理论并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当前,美国在新课程标准推动下的教学创新运动中,指出学校要反复强调体验性的学习,其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是“从做中学”学得最好,而不是听别人如何说。达·芬奇也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并且把握住新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结论,探究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学生的发现为活动中心,逐渐从具体到抽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防开他们的手眼,使他们能看、敢做。应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作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实验课,必定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之上。实验课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要熟悉教材知识,还要知道学生实验。教师应充分构思每一节实验课的总体思路,亲自动手熟悉每节课的实验程序,找出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凤仙花种子一下子找不到。在教学前,我发现四年级小朋友种在水中的蚕豆种子都发芽长出了茎和叶子,我就选择了蚕豆。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蚕豆种子而且容易收集。相反,教材里面提到的凤仙花有些学生则很陌生,而且他比较难收集到,出芽长大也相对较晚。

(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比如《磁铁有磁性》一课中,在选择各种分值的硬币中,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特别是五角和一角的硬币有二种,一种能被磁铁吸住另一种不能被磁铁吸住,这在选材上要有代表性。而在《油菜花开了》中我就选择了既有花蕾的,又有开一半的,还有全开的油菜花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 (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如用一根吸管,将它的一端剪成喇叭口,放在嘴中吹,可发出某一个音调的声音,然后用剪刀将吸管一段段的剪去,可听到音调越来越高;自制一个红绿灯变换的装置。这些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不一定现场指导,而是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实验,自己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能培养学生研究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实验的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物理化类的实验应该有所扩展,提高学生兴趣。《淀粉鉴别》中的实验,我在教学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番薯、板栗、玉米、芋头、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2)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蜗牛和蚯蚓》中学生应该充分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发给学生放大镜,火柴,水杯等,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会游泳,蚯蚓怕水,蜗牛怕烟火,蜗牛的壳里真复杂,蚯蚓身上有环带等。

(3)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地转”。《磁铁有磁性》、《简单电路》、《做个小开头》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三)实验的实施要进行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在研究“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检测器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四)实验中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锻炼。“假设”的作用。很多实验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是从对实验结论的假设开始的。《面包发霉了》这课里,学生们知道面包发霉与温度有关,

就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霉菌生长与水分有关吗?这时,教师不须讲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两块相同面包,一块滴些水,一块干燥,放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观察,通过自己实验可找到提出的问题答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摆》一课中,对于影响摆的快慢因素,我就是先让学生假设,再根据他们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完成验证过程的。“疑问”的作用。在教《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电珠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电珠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电珠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现代的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我有时会选择现成的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此时,FLASH等动画技术就成为教学的关键。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动物的变态,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能吸收水分等,可用动画显示。此类例子归结到一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老师的合作,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西垒子小学 王建利

20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