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2)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3)海内存知己,。 (4)《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1. 父亲节,我带着礼物去看父亲 “我”与父亲不欢而散 大学毕业后,“我”到遥远的城市教书 (2)
“我”看到女学生和她父亲之间的温情一幕 “我”深受触动,决定父亲节要姓一天“王” 【小题2】赏析第三段画线句(4分)
我和生父面对面站着,我们中间堆砌着的四千多个日子,仿佛一堵无形的墙,使我们的心同时感到了无助和无奈。
【小题3】文中第十一段和十四段为什么特意强调那个女学生“普通”“不起眼”?(4分) 【小题4】读完全文,请品析一下文章标题并说说其中所蕴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5分)
1.阅读《刻舟求剑》,完成6—10题。(12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涉()②遽() ③是()④求() 【小题2】分别指出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遽契其舟()
【小题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 【小题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分)
【小题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
2.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事篇》)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公将驰之()(2) 望其旗靡()
(3)三军可夺气() (4)故善用兵者()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 夫战,勇气也。 (2)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小题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分)
【小题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4分)
1.古诗文阅读(17分) (一)(4分) 房兵曹胡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附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有人说,这首诗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情感的表达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词内容做出分析。(4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分)
【小题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3.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感人至深。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小题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D.这两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自己深感孤苦无依而顿生哀怨。【小题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时,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以此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B.颔联从横的方面渲染。作者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C.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D.前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激昂转为悲愤,由高亢转为压抑。【小题4】与本诗最后两句感情基调不相近的一项是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C.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题目:心中有盏红绿灯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600字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