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定的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意也⽆⼒改变现⾏政策。354
2、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量对⽐的势均⼒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度的合法性;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政策持续泛指⼀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政策有原来的执⾏机构按照既定的⽅式沿着既定的⽅向继续得以实⾏。 4、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①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②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③⽬标具有长期性;④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5、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①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取得实效。②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③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的成本。
6、政策持续的消极结果—政策僵化指的是⼀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和障碍。 7、政策变动的两种类型:①断裂型。②渐进调整型。
8、断裂型政策变动的含义: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
9、政策调整的含义: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10、政策调整的基本内容:①主题调整。②客体调整。③⽬标调整。④⽅案调整。⑤关系调整。 11、政策调整中的突出因素主要有:①决策者的价值去向。②政策环境。③政策资源。 12、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渐进性的。
13、绝⼤多数政策变动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①利益钢性的限制。②现⾏政策的制约。③公共意志的趋中。④变⾰成本的约束。⑤⼈类理性的局限。⑥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节 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效的政策的⼀种⾏为。
2、政策终结对象的分类:①功能。②组织。③政策。④计划。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3、政策终结的主要⽅式:①政策替代(指的是⽤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对的政策问题、所满⾜的各种需求基本不变);②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是将其合并到期他的政策中去。③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定的规则分解出⼏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成⼀项新政策。);④政策缩减(指的是采⽤渐进的⽅式对政策进⾏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冲击,逐步协调好各⽅⾯的关系,减少损失)。
4、政策终结的作⽤:节省资源;提⾼绩效;避免僵化;促进优化(政策⼈员的优化和政策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内容」。
5、政策终结与否取决于各种社会⼒量较量的结果?其中推动政策终结得⼒量:①反对政策者;②明知;③锐意改⾰者;④政策评估者。阻碍政策终结者:①政策制定者。②政策执⾏者。③政策受益者。
6、克服阻⼒、顺利完成终结的策略主要有哪些?——①重视说服⼯作,消除抵触情绪;②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氛;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持⼒量;④废旧⽴新并举,缓和终结压⼒;④试探试点先⾏,避免⽭盾激化;⑤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第三节 政策周期
1、政策周期的含义——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个循环。
2、政策周期的类型:①阶段性政策周期(有美国琼斯⾸先提出)。②功能性政策周期。③反复性政策周期。
3、阶段性政策周期的内涵——就政策过程⽽⾔,政策包含⼀个由制定、执⾏、评估、监控、终结⼏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新的政策是原有政策的延续。
4、功能性政策周期——就政策的执⾏阶段⽽⾔,任何政策都有其功能性的⽣命周期:第⼀阶段,整体发挥积极作⽤;第⼆阶段,主流发挥积极作⽤,⽀流发挥消极作⽤;第三阶段,主流产⽣消极作⽤,⽀流发挥积极作⽤;第四阶段,整体发挥消极作⽤。
5、反复性政策周期——就政策循环⽽⾔,指的是在⼀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过程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6、影响政策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标、②环境、③难易、④政策质量。
7、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①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需要。②政策研究是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需要。③政策周期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④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开放顺利进⾏的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