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行政决策学》作业及答案 0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科目:《行政决策学》

1、什么是行政决策?其特点如何?

答:我国行政学界较为公认的行政决策定义:行政决策是指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而制定与选择行政方案,作出决定的过程。

其特点如下:►政治性

►法律性

►全局性

►强制性

►非营利性。

2、国外行政决策的主要理论模式有哪些?

答:自上世纪40年代赫伯特•西蒙所写《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出版后,决策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众多学派。主要有六大学派:

1、社会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为代表)。

2、决策理论学派(以赫伯特•西蒙为代表)。

3、行为主义政治学学派(以德斯维尔为代表)。

4、渐进决策理论(以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为代表)。

5、混合扫描决策(综视决策)模式(由阿米泰•埃左尼提出)。

6、经验性决策模式。

3、简述行政决策要素。

答:1、行政决策主体(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决策客体(国家事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事务)

3、行政决策信息(决策基础)

4、行政决策方法(科学发展思维)

5、行政决策效能

►对决策方法科学性、可行性、时效性的检测;

►对决策目标合理性、现实性、社会性的检测;

►以行政决策的社会效益为效能评价的出发点与根本标准。

4、行政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民主原则—决策过程民主。

2、求实原则—问题真实、环境客观

3、系统原则—系统工程

4、创新原则—思维创新

5、效益原则—综合效能

6、信息原则—信息准全、及时

7、预测原则—预先分析推测

8、可行原则—立足于现实或可能的条件、有动态修正空间

9、择优原则—比较抉择

10、依法原则—决策主体、客体与程序合法。

5、行政决策的体制构成要素如何?

答:1、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2、咨询参谋系统

3、情报信息系统

6、简述行政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答: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集思广益,拟制方案

3、综合评估,抉择方案

4、实施反馈,追踪决策。

1、行政决策的硬技法—手段、设备现代化

如装备:数字化、模型化、计算机化等。

2、行政决策的软技法 ——专家、群众参与法

如运用: 鱼缸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

7、什么是行政决策执行?其特点如何?

答:1、基本定义: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实施决策中心所发出的决策指令,以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

2、作用的三句话(与行政决策的密切关系):它是行政决策实现的唯一途径;是最经常、最大量、强制性、果断性的公共行政活动;是政府工作尤其是行政决策成败的最终检验。

8、行政决策的执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忠实目标原则(从属原则):必须严格忠实、不折不扣地依照决策指令行事,坚决防止对决策指令的偏离、背离、扭曲、拖延、走样行为的发生。

2、积极主动原则:在深刻领会、吃透决策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实施决策指令。

3、迅速高效原则:决策指令一经下达,须及时、果断、雷厉风行地付诸实施,

4、权责对等原则:在实施行动中,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权力到位;以调动起所有执行者的积极性。

5、计划周密原则:决策的执行要妥善处理主、次矛盾关系,做好周密的行动计划、准备,协调好各方关系,以利工作的顺利展开与推进。

6、追踪监控原则:在执行中必须跟踪检查,防止和纠正偏差失误;实施民主监督,将整个执行过程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9、行政决策的执行一般分几步走?哪几步?

答:1、准备环节﹙第一阶段﹚:统一思想认识;抓好组织落实;制定行动计划;配置

物资设备。

2、实施环节(关键阶段):抓好沟通与协调;严肃认真、周到细致地处理事务;深入基层、靠近指挥;实事求是、务求实效。

3、总结环节(收尾阶段):全面检查;客观评定;综合总结。

★群众参与、自下而上、客观真实、面向未来。

10、行政决策执行的评估规范如何?

答:1、标准规范:制定明确而严格的评估标准、多样化评估形式、严禁认真的考评态度、规范的评估规程与细则。

2、操作可行:评估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具有目标激励性.

3、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重从质和量两大方面,综合评价行政决策执行的绩效。

4、可比性:执行绩效的计算测定基点或方法,都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标准、便于比较(绩效的高低、优劣)。

5、行政绩效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对行政执行绩效的评估,必须评价其对全面小康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所产生的客观效用。

11、行政决策执行结果与决策目标的关系如何?

答:一项行政决策执行无论好坏,不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都会产生一种影响,造成一定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处的现状便是过去无数次决策以及现行决策实际发挥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完善发展决策和制定新的决策目标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特别是要依据前一项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信息为依据。因此,决策的执行结果是完善决策,制定新的决策目标的重要依据。

12、试述行政决策创新与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一)西方行政决策理论的本土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趋势)

(二)我国行政决策科学体系的构建(百川归海、中国特色)。

1、毛、邓行政决策思想理论研究(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决策理论、实践检验政策效能理论等)与运用。

2、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决策伦理规范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强调发展“三民”“五统筹”等重要观点)

13、为什么说行政决策创新发展的核心在于“决策程序”制度建设?

答:1、2010年3月初: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度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

2、同年3月底:全国人大出台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中规定:“必须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

依法决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所以更加注重“决策程序”制度建设就是强调依法行政的基础必须牢靠,把法律精神、原则转化为行政机关可以具体执行的制度。所以说,行政决策创新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决策程序”制度建设。

14、结合实际分析论证:地方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途径。

答:1、《合肥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于2011年11月3日发布实施

2、主要程序安排(确立八项制度)

事前听取意见制度和听政制度

风险评估制度

专家论证制度

合法性审查制度

集体决定制度

实施效果评价制度

责任追求制度。

3、以上八项制度突出体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三化”运作程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