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株洲市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ZHU ZHOU FUJI ELEVATORCO.LTD

ADD:市天元区商检大楼10楼 TEL:8810849 FAX:(0733)8810849

技术标准目录

一、.电梯安装维修技术标准 1. 曳引装置组装 2. 导轨组装 3. 轿厢层门组装 4. 电气装置安装 5. 安全保护装置 6. 试运转

二、固定式升降机(简易电梯)技术标准 1. 总则

2. 引用标准 3. 术语

4. 一般要求 5. 设计制造 6. 井道 7. 机房 8. 层门

9. 吊笼与对垂 10. 导轨与轨靴 11. 缓冲器

12. 动力传动系统 13. 滑轮钢丝绳 14. 电器设备 15. 控制

16. 安全保护 17. 标志与须知 18. 检验与试验 19. 使用与管理

电梯安装` 维修技术标准

一. 曳引装置组装

1. 曳引机承重梁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 当对重将缓冲器完全压缩时,轿厢上方的空程严禁小于下式规定的数据:

H=0 6+0 035V H---空程最小高度(m) V---电梯额定速度(m/s)

小型杂物电梯的轿厢和对重的空程严禁小于0.3。

3.轿厢空载时,曳引轮、导向轮、限速器绳轮安装应牢固,转动灵活,其铅重度偏差小于或等于0.5mm。

4.钢丝绳应擦拭干净,严有死弯、松股及断丝现象。 5.踹引绳张力绳各相互差值不大于10%。

6.制动器闸瓦应进行调整,闸瓦应紧密,抱住制动轮可靠制停,松库时间隙均

匀,且不大于0.7mm。

7.曳引钢丝绳头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绳股弯曲应符合要求,巴氏合重浇灌密实、饱满、平整一致。

二、导轨组装

1. 轨安装牢固,轨距离差和导轨的相互偏差按下表规定: 项 目 项 目 甲 1 两导轨相对内表面间距离(全高) 轿 厢 对 重 轿 厢 对 重 +2 —1 +1.0 在两导轨内表面,用导轨检验尺、塞尺每2—3m检查一次。 检查安装记录,或用专用工具检查 偏差值 (mm) 检验方法 2 两导轨的相互偏差(全高) 1 注:甲梯:2、2.5、3m/s(高速梯) 乙梯:1.5、1.75、m/s(快速梯)

丙梯:0.25、0.5、0.75、1sm/s(低速梯)

2.导轨架安装应牢固, 位置正确, 横竖端正。焊接时, 双面焊牢,焊缝饱满,不允许虚焊.电轨架间不大于2. 5米。 3. 导轨组装的允许偏差, 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按下表规定:

项次 1 接头处 项 目 允许偏差或尺过要求(MM) 检验方法 导轨垂直度(每5M) 台 阶 修光长度 甲 乙、丙 0.7 吊线、塞尺 0.5 600 200 寒 尺 直 尺 2 3 顶端导轨架距导轨顶端的距离 500 直 尺 三、轿厢、层门组装

1. 轿厢地坎与各层门地坎间距的偏差均严禁超过2mm。

2. 开门刀门刀与各层门装置的滚轮与轿厢地坎间的间隙均必须在5——8mm范围

内。

3. 轿厢组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组装牢固,轿壁结合处平整,开门侧轿壁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000,轿壁相械强度,从轿厢内向外垂直作用于任何位置(均匀分布在5平方厘米面积上时)承受面没有永久变形,且没有大于15mm的弹性变形。 4. 导靴组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采用刚性结构:能保证电梯正常运行,且导轨顶面与两导靴内表面间隙之和

不大于2.5mm。

2) 采用弹性结构:能保证电梯正常挨靠,且导轨顶面与两导靴滑块面无间隙,

导靴弹簧的伸缩范围不大于4mm。

3) 采用滚轮导靴:滚轮对导轨不歪斜,压力均匀,中心接近一致,且在整个轮

缘宽度上与导轨工作面均匀接触。

4) 层门指示灯盒及台唤盒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位置正确,其面板与墙面贴实,

横竖端正,清洁美观。

5) 门扇安装、调整应达到以下规定:①门扇平整、洁净、无操作。启闭轻快平

稳。②中分式门关闭时上下部同时合拢,门缝一致。

6) 层门地坎及门套安装的尺寸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1 2 3 4

四、电气装置安装

1. 电梯的供电电源必须单独敷设。

2. 电气设备和配线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Q。

3. 保护接地(接零)系统必须良好,电线管、槽及箱、盒连接处的跨接地线必须紧

密牢固。

4. 电梯的随行电缆必须绑扎牢固,排列整齐,无扭曲,其敷设长度必须保证轿厢在

极度限置时不受力,不拖地。

5. 机房内配电、控制屏、柜、盘的安装应布局合理,横竖端正,整齐美观。

6. 配电盘、柜、箱、合及设备配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包扎紧密,绝缘可靠,

标志清楚,绑扎整齐美观。

7. 电线管、槽安装应符合:安装牢固、无操作,布局走向合理,出线口准确,槽盖

齐全平整,与箱盒及设备连接正确。

8. 电气装置安装的允许偏差、尺寸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次 1 2 项 目 机房内柜、屏的垂直度 电线管、槽的垂直机房内 允许偏差或尺寸要求 1.5/1000 2/1000 检验方法 吊线、尺量 吊线、尺量 项目 层门地坎高出最终地面 层门地坎水平平度 层门门套垂直度 中分式门关闭时缝隙不大于 允许偏差或尺寸要求 2——5MM 1/1000 1/1000 2MM 检验方法 尺量检验 水平仪 吊线、塞尺 尺量检查 度、水平度 3 4 井道内 5/1000 500mm 1000mm 尺量 尺量 轿厢上配管的固定点间距 金属钦管的固定点间距 五、安全保护装置

1. 各种安全保护开关的固定必须可靠,且不得采用焊接。急停、检修、程序等按纽

和开关的动作,必须灵活可靠。

2. 极限、限位、缓速装置的安装位置应正确,上、下限位及极限开关为非自动复位

型。

3. 与机械配合的各种安全开关,在下列情况时,必须可靠动作,并使用电梯立即运

行。

1) 选层器钢带(钢绳、链条)松驰或紧轮下落大于50mm; 2) 限速器配重轮下落大于50mm;

3) 限速器钢绳卡径,较厢上安全钳拉杆动作时; 4) 电梯超速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的95%时; 5) 电梯载重量超过额定重量的10%;

6) 任一层门、轿门未关闭或锁紧(按下应急按纽时除处); 7) 轿厢安全窗未正常关闭时。

4. 轿厢自动门的安全触板必须灵活可靠。 5. 井道内的对重装置、轿厢地坎及门滑道的端部与井壁的安全距离严禁小于20mm。 6. 安全钳楔块面与导轨侧面间隙应符合以下规定:间隙为3——4mm各间隙最大差

值不大于0.3mm。

7. 安全钳钳口与导轨顶面间隙不小于3mm,间隙差值不大于0.5mm。

六、试运转

1. 运行试验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 电梯起动、运行和作业,轿厢内无较大的震动和冲击,制动可靠。

2) 运行控制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指令、如唤定向,程序转换,开车、截车、停

车、下层等准确无误,声光信号显示清晰、正确。 3) 减速器油的温升不超过60C,且最高温度不超过85C。 2. 超载试验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 电梯难安全起动、运行和停业。 2) 曳引机工作正常。

3. 安全钳试验——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降,使安全钳动作,电梯必须可靠地作

业。动作后应能正常恢复。

4. 电梯平层准确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梯型(按速度) 高速梯 快速梯 低速梯 速度 2, 2.5, 3 m/s 1.5, 1.75 m/s 0.75, 1 m/s 0.25, 0.5 m/s 允许速度 5 15 30 15 尺量检查 检验方法 七、 升降机(简易电梯)技术标准 一)总则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垂直运输货物的升降机(简

易电梯),不适用于施工升降机和矿山井下提设备。

2.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式升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与使用的安全技术要求,

为其提供安全技术依据,以确保升降机的安全正常运行。 3. 型号编制: SSD————

额定载重 单位:千克 对重 钢丝绳式

类型代号S——升降式 4. 引用标准:

GBB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873——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 GB1102——74钢丝绳标准

GBJ205——83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7583——87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5. 术语

1) 固定式升降机(简称升降机)

升降通道完全包容在所服务的建筑物或不移动的钢结构井道中,收由司机在层门外操纵的非载入提升设备。 2) 升降通道貌岸然(井道) 吊笼的运行空间 3) 吊笼的(轿厢)

装载货物沿升降机导轨作升降运动的部件。 4) 曳行驱动升降机

吊笼的提升绳是由曳引机带动曳引轮,靠曳引轮槽与钢丝绳的摩擦力驱动的。 5) 强制驱动升降机(包括卷简驱动)

用链或钢丝绳悬吊的非摩擦方式驱动的升降机。 6) 机房

放置一台或多台曳引机(卷扬机)和辅助设备的专用房间,一般设在井道顶部。 7) 底坑

位于吊笼所服务的最低层站以下的井道部分。 8) 额定载重量

制造升降机所依据的载荷或制造厂保证正常运行的载量。 9) 额定速度

制造升降机所依据的并由制造厂保证正常运行的吊笼升降运行速度。 10) 动力传动系统(曳引机、卷扬机、电动葫芦)。

包括电动机、制动器在内的用以与驱动和停止吊笼的装置。 11) 导轨

为吊笼和对重提供导向的部件。 12) 缓冲器

位于行程端部的一种弹性停止装置。 13) 停层防坠安全装置

当吊笼停层装卸货物发生断绳等事故坠落时,能将吊笼停住,并固定在架体上的一种机械装置,以保证取物人员的安全。 14.松绳保护装置

当吊笼运行到底部缓冲器上或下降到某部位卡住,钢丝绳出现松驰,能切断控制电源、使升降机停止的安全装置。 6. 一般要求

1) 升降机安装制造单位应取得省级劳动部门颁发的升降机制造安装安全认可

证,方可承担制造,安装任务。 2) 升降机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 3) 制造厂质检部的产品合格证

4) 出厂技术文件,包括总图、易损坏图、电气原理图、元件代号说明、接线图

及安装图、安装和使用维护说明书等。

5) 新安装的升降机应有安装记录和安装单位质检部门的验收报告; 6) 安全操作规程 7. 设计、制造

1) 升降机钢结构设计应满足制造、运输、安装及使用等各种件下的强度、稳定

性及刚度要求。

2) 结构计算按容许应办法

3) 结构材料的采用应不低于A3钢 8. 钢结构制造

1) 制造钢结构的质量,应符合GBJ205—205—83《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有关规定。

2) 采用焊连接的构件,焊缝应符合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规定。 3) 采用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GB3811——83规定 4) 钢丝绳选用应符合GB1102——74中的规定 9. 额定速度

降机的运行速度不超过0.4m/s,如超过0.4m/s,应满足下列条件: 1) 电动机的双速

2) 导轨是经过机械加工的

3) 井道、层门、吊笼是全封闭的

10. 使用电动葫芦、卷扬式驱动的升降机,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 额定起重量:1000KG以下(含) 2) 提升高度不得超过6米。 3) 钢丝绳出入滑轮偏转角大于4 4) 卷简上有排绳装置

11. 升降机必须具备的安全装置

1) 停站防坠安全装置或断绳保护装置 2) 松绳保护装置(曳引机不需要) 3) 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 4) 电机短路,过载保护装置 5) 撞底缓冲装置

6) 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的保护装置 7) 层门机械、电气联销装置 8) 紧急断电开关 12. 井道

1) 本节的各项要求,适用于装有单台(或多台)升降机吊笼的井道 2) 升降机对重(如有的话),应与吊笼在同一井道内 13. 井道的封闭

1) 每台升机井道均为全封闭式,只允许有下列开口 2) 层门开口 3) 通风口

4) 使用钢结构井道,除入口面外,允许其它各面从距层站地面2.5米高度以外,

用实体钢板、用实体钢板、冲孔板或网格封闭。

14. 井道的墙、底面与顶板、井道结构,应能承受下述载荷。

1) 由传动系统施加的;

2) 吊笼中载荷偏离中心,从导轨上产生的; 3) 由断绳装置或停层防坠装置动作产生的; 4) 由缓冲器动作产生的; 15. 井道的墙、非易燃材料制造

1) 用坚固、非易燃材料制造;

2) 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满足6.4款的要求; 16. 顶部空间距离

1) 部空间距离;

①吊笼顶面与井道最低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少于1米;

②固定在吊笼顶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如导靴或滚轮、钢丝绳联接件、横梁或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最高部分)与井道的最低部件之间的距离应符合; A.式驱动(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小于0.1米; B.强制式驱动小于0.3米; 2)底坑

①井道下部应设置底坑,除缓冲器、导轨及排水装置,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整,并不得漏水和渗水。

②当吊笼安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底坑底面与吊笼最低部分(不包括导靴、护脚板和垂直滑动门的最低部件)之间的净空距离应不小于0.5米。

3)机井道应为升降机专用,不得装设与升降机无关的设备、电缆等。

4)升降机井道应设置供维修用永久性的电气照明,位于井道最高和最低点0.5米以内各设一盏灯。 17. 机房

1) 每台升降机都应设置机房或多台共用机房。

2) 机房只能安放传动系统(曳引机、卷扬机)及附属设备,不得作为升降机以

外的其他用途。 3) 机房结构

① 机房应有实体的墙壁、房顶和门窗,并通风良好。 ② 机房的机械强度,必须能够承受正常所受的载荷和力。

③ 机房必须有足够面积,以便维修人员安全和容易接近所有部

件,特别是电气设备。

④ 控制屏、各运动部件应有不少于宽0.6米的维修通道。 ⑤ 机房高度。

⑥ 机房的净高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1.8米。 ⑦ 机房门应设锁定装置。

⑧ 机房应设固定式照明和电源插座,照明开关应设置在机房内靠

近入口处。

18. 通道

1) 进入机房应设置永久性通道,并应保持畅通 2) 通道应设永久电气照明装置

3) 进入机房的通道应优先考虑全部固定梯子 19. 层门

1) 层门形式

① 进入吊笼的进道入口处装设板式层门;

② 门关闭时在门扇之间或门扇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20毫

米。

2) 门的强度

① 层门及其框架的结构应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变形; ② 层门在锁住置时,用300N的垂直作用的力作用;

3)在该门扇的任何一个面上的任何位置上均匀分布在5CM的园形或方形面积上时,应能:

① 承受面无永久变形;

② 承受面弹性变形不大于5毫米; ③ 经过这种试验应能良好动作;

4)层门的高度与宽度

① 层门的最小净高度为1.95米;

② 当井道门洞不足 1.95米高,而层门又能将门洞全部封闭,可

以不执行上款的规定;

③ 层门净进口在吊笼宽度方向的任何一侧均不应超过0.1米;

5)导向

① 层门应该在正常运行中避免脱轨、卡住来设计; ② 水平滑动门的顶部和底部都应设导向装置; ③ 垂直滑动门的两过都应设有导向装置;

A。垂直滑动门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悬挂支承机构; B。悬挂轮直径应至少是绳直径的20倍; C。悬挂绳应加以防护,以免脱出绳轮槽; 6)层站及层门安全要求

① 层站的自然和人工照明不小于50LK

② 为使用人员打开层门窗,能确认吊笼是否在本层,因此要求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③ 一层门上不小于0.2х0.2米的窥视窗,离地面距离不少于1米。 7) 层门的关闭和锁紧的检查

① 在正常运行时,层门除非使用专用钥匙方能打开。 ② 任一层门打开,升降机应不能启动或继续运行。

③ 对于铰链门,锁紧应可能接近门的垂直闭合边缘处,即使在门下垂时,

也能保持正常。

④ 锁紧元件及附件应是耐冲击材料制造。

⑤ 锁紧元件合应能在朝着开门方向的外力的作用下,仍有效锁住。 ⑥ 门锁应由弹簧力来保持锁紧状态。

⑦ 机械联接的多扇站组成的层门,允许只锁紧,其中一扇门,其条件是:

这个单独锁紧的门扇应能防止其它门扇的开启。

⑧ 紧急开锁,每个层门均应借助于一个机械钥匙开启,这个装置应有防止

故意滥用的保护。

20. 笼与对垂

1) 吊笼高度一般为2米

① 不需使用人员进入吊笼作业的应有以下限制; ② 高度不超过1.2米,如果超过应设固定的隔板; ③ 底板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 ④ 深度不超过1米;

2) 吊笼的有交面积

① 为防止由于货物引起的吊笼超载,吊笼的有效面积应予以限制,

为此,额定载重量与吊笼的有效面积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额定载重量 500kg 1000kg 1500kg 2000kg

3)吊笼结构

① 吊笼应由吊笼围板,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只允许留用装卸货物正常出入进口。 ② 吊笼围板、底板和顶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宜使用金属材料制造。 ③ 吊笼围板机械强度,当施加一个900N的力,从吊笼内向外垂直作用于任何位置,

并均匀分布在5平方厘米面积上时,应能够: A. 承受面没有永久变形; B. 随面没有大于15MM的弹性变形; ④ 底板的承载能力不低于400KG/M ⑤ 底板应有防滑措施

⑥ 顶板强度在任一0.MM的面积上能承受1500N的载荷(两个人的重量)而无永久

变形。 3) 吊笼门

① 吊笼入口应装设吊笼门;

② 吊笼门的高度应不小于0.8M;

③ 为防止吊笼门在吊笼运行时摆动,应设置锁定装置; ④ 吊笼的关闭锁紧应由16、6、1电气装置来认定;

4) 对重

① 对重块应采用必要的措施防止移位; ② 对于卷简式驱动升降机,不应对重装置;

吊笼底面积 1.5m 3m 4m 5m ③ 不允许用一吊笼来平衡另一吊笼的装置;

5) 导轨、导轨架与导靴

① 吊笼和对重各自应至少有两根刚性的钢质导轨导向;

② 导轨及其附件和接头应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由于吊笼不均匀

载荷所产生的力,以及此状况下,安全装置劝作进产生的合部附加应力,而不引起扭曲;

③ 导轨安装必须垂直,允许偏差不大于1/1000,两导轨在同一水

平面上,顶面上之间的偏差不大于2MM,侧面偏差不大于2MM;

④ 每根导轨至少应有两导轨架支承,支承间距不大于2.0MM,两

根导轨接头不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应错开0.5M,接头应平滑,台阶不大于0.2MM。

6) 轨架的安装

① 导轨架是焊接的,应双面焊牢,焊缝应是连续的。

② 导轨架是埋入式的,其埋入深度应少于120MM,并牢固可靠。

7) 导靴

① 导靴应由耐磨材料制成;

② 导靴与导轨顶面间隙之间之和为2MM,侧面间之和不大于

5MM;

8) 缓冲器

① 吊笼和对重的行程底部应设置缓冲器装置; ② 曳引机采用弹簧缓冲器,缓冲器的压缩行程不得不小于65MM; ③ 缓冲器的设计应能在静载荷为吊笼质量与额定载荷之和2.5倍

至4倍时达到11.2规定的行程;

④ 当吊笼停在完全压缩的缓冲器上时,对重(如有的话)上面的

自由行程不得少于0.5M;

9) 动力传动系统

① 每台升降机至少应有一套传动系统; ② 磨擦式驱动,应符合下列条件;

A. 起升钢丝绳与曳引轮绳槽之间应有足够磨擦力; B. 当吊笼或对重停止在完全压缩的缓冲器上时,起升钢丝绳不应松驱。当吊笼

超载25%并以额定起升速度上、下运动和制动时,钢丝绳在曳引轮绳槽内不应产生滑动。 C. 曳引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不得不小于40。 D. 曳引绳的安全系数不低于10。 10) 强制驱动(卷简式)

① 卷简式传动仅用于无对重升机; ② 若采用多层缠绕,应有排绳措施;

③ 当吊笼停在安全压缩的缓冲器上时,卷简上应至少有3周钢丝

绳;

④ 卷简两端应有侧边,其高度高出最外层钢丝绳并不少于2倍钢

丝绳直径;

⑤ 卷简的名义直径与钢丝绳名义直径之比不得小于30;

11) 制动器

① 传动系统应设常闭式制动器,在下述情况下能自动作; ② 动力电源断电; ③ 控制电路电源断电;

④ 当吊笼载重125%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运行时,制动器应能够

使吊笼停止运行并保护稳定,当电机恢复供电时,制动器才能松开;

⑤ 制动轮应与曳引轮或卷简连接; ⑥ 禁止使用带式制动器;

⑦ 制动器的开闸间隙不大于1MM;

21. 滑轮、钢丝绳

1) 滑轮的名义直径与钢丝绳名义直径之比不得小于30; 2) 所有滑轮,滑轮组均应有防绳脱槽措施; 3) 钢丝绳的选用应符合GB1102—74中的规定; 4) 钢丝绳的选用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8;

5) 钢丝绳的检查和报废按GB5972—86的规定; 6) 钢丝绳的连接;

7) 各部件的钢丝绳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A. 金属或树脂填充绳索; B. 套管铰接绳环; C. 绳卡固定(绳卡不少于3) D. 楔形套简固定;

8) 钢丝绳与吊笼和对垂的连接应是刚性连接,不允许采用柔性连接; 22. 电器设备

1) 主开关

① 在机房中每台计算机都应装一只能断升降机所有供电的主开

关;

② 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果

机房为几台升降机供用,各台升降机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有易于信别的标志;

2) 接触器

① 必须用两个独立的接触器控制升降机上、下运行电源 ② 上、下接触器应电器联锁;

3) 绝缘

① 导体之间与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并且其值

不得小于:

A. 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不小于0.5M B. 其他电器(控制、照明、信号等)不小于0.25M

4) 电气配线

① 所有导线必须用金属或阻燃塑料制成的导管(或线槽)保护起

来。

② 导线的保护外皮应完全进入设备的壳体或接入一个适合的封闭

装置中;

③ 控制线路的导线,应采用铜芯线,其截面积不小于1MM; ④ 全部电线接头,连接端子,应设置于柜(屏)或合内;

⑤ 控制屏上主开关断开后,对仍然带电的端子应与不带电的端子

应与不带电的端子明显隔开,并注上明显标志;

⑥ 机房、井道照明电源应志升降机主电源分开,可通过另外的电

路或通过主开关进线,侧供电;

⑦ 机房、井道照明的;设置在机房内靠近入口处;

23. 控制

1) 控制按钮应装于盒中。

2) 升降机呼唤联络的音响信号应清晰,且不与安全控制回路相联。

3) 非点动运行升降机应设置自动停车平层装置,其停车平层位置应准确,偏差

不大于+30MM。 4) 检修运行。

① 升降机应设检修运行开关,该开关应是稳态的,同时应满足下

列条件;

② 非检修人员不能操作检修开关(安装在机房控制柜上)

③ 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取消正常运行,只有再一次操作检修开

关,才能使升降机恢复正常工作; ④ 检修运行控制装置应只能点动运动;

⑤ 检修控制装置 上应同时有一个双稳定的停止装置; ⑥ 升降机运行应仍依靠安全装置;

24. 安全保护

1) 电动机必须有短路过载保护。 2) 控制线路应设短路保护。

3) 超越极限工作位置的保护装置。 25. 安全保护

1) 电动机必须有短路过载保护。 2) 控制线路应设短路保护。

3) 超越极限工作位置的保护装置。

① 升降机应设置运行终端限位开关,在吊笼越过上、下端50——

100MM时应切断控制电源; ② 极限开关。

③ 升降机应设置极限开关,当吊笼运行超越终端限位开关,极限

开关动作切断总电源;

4) 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

① 在外部供电断相和错相的情况下,该装置动作停止升降机的运

行且不能再启动;

5) 紧断电开关(停止开关)

① 在升降机的控制装置上,应设置紧急断电开关,在紧急情况下,

应能切断升降机的总控制电源;

6) 层门机械电气联锁装置。

① 应有一个电气开关,只有在层门已关闭锁紧可靠后此开关才能

接通安全电路,升降机才能启动运行;

7) 松绳保护装置。

① 卷简式升降机必须设置;

② 当吊笼运行到底部中安全压缩缓冲器后或下降到某部位卡住,

钢丝绳出现松驰该装置动作切断升降机控制电源;

8) 停站防坠安全装置。

① 升降机必须设置停站防坠安全装置;

② 当吊笼停层装卸货物发生断绳时,停站防坠装置能将吊笼卡

住,并固定在架体上;

③ 该当装置必须是自动的或与门联动的机械装置,应在人员进入

吊笼前应起到安全作用,而不需要人为的操作;

④ 停层防坠装置上应有电气联锁开关,在停层起安全作用时,应

同时切断升降机电源,使其不能起动运行;

9) 接地或接地保护。

① 升降结构,电机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操纵盒金属面板均应

接地;

② 接地保护电阻值不应超过4; ③ 零线与地线应始终分开;

26. 标志与须知

1) 升降机的所有标志,须知和特殊说明清晰易懂,并采用不易路段的耐用材料

制成,安置在明显位置上。

2) 应有升降机制造厂名称,升降机型号标志。

3) 紧急断电开关的操作装置应是红色,标“停止”安样加以说明,黄色作音响

信号按钮的标志,红、黄两色不应于其他按钮。 4) 控制按钮应有明显的并易于识别其功能的标志。

5) 检修开关上或近旁边应标出“检修”和“正常“字样。 6) 检修按钮应标志运行方向。

7) 机房门应设有包括下列字句的须知。 升降机房——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8) 层门应有“升降机严禁载入“及额定载重量等永久性标志。

9) 电气知识,控制柜内所有电气元件和控制线路均应依据线路图作出编号、标

记。

27. 检验与试验

1) 下列情况升降机应由劳动保护监测检验站进行检验与试验。

① 新安装升降机投入运行前; ② 使用期达两年;

③ 发生重大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 ④ 发生四级以上地震;

2) 检验

① 按照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以下部件进行外观及几何尺检验; ② 井道、低坑、机房、走道、平台、梯子; ③ 层门;

④ 吊笼、对重;

⑤ 导轨、导轨架、导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