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说明
《结构说明》为本工程的结构专业相关问题的一般性通用说明。结构图中如有大样,详图附注等特别注明外,均应以特别注明为准。
一、 工程概况
1、 结构形式 南楼三层北楼二层砖混结构教学楼,建设年代1978年
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3、 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现
行规范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4、 砼结构的环境类别;与土水直接接触砼为二(b)类,其余砼为一类。
5、 本工程2009年10月有淮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进行安全及抗震安全鉴定,安全鉴定对建
筑物评级为Csu级,(建筑物应整体采取措施且少数构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后尚可继续使用),鉴定依据为《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抗震安全鉴定对建筑物评价为多项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评定不满足抗震要求,可加固,加固后使用年限为30年,鉴定依据为《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安全及抗震安全鉴定情况详见《抗震安全鉴定报告》 根据烈山区教育局委托为本工程进行安全及抗震加固设计。 二、设计依据就计算软件
1、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GB50367-2006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03SG61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 06S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
09SG619-1《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 由淮北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抗震安全鉴定报告》 2、 计算软件
PKPM(网络版)系列的SATWE(2008) 3、 加固设计包含的主要内容 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加固
房屋结构抗震承载力的加固
房屋结构整体性加固 易倒塌部位的加固
房屋的修缮
4、 加固设计采用的方法
采用压力灌浆修补裂缝结合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的方法进行结构抗震承载力加固
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在墙体交接处、楼层处增设配筋加强带的方法进行结构整体加固 易倒塌部位的锚固构造加固
采用外包钢的方法进行梁结构安全性加固,采用环氧树脂砂浆面层对梁混凝土进行耐久性加固
采用扩大界面的方法进行室外连廊梁柱结构安全性加固,采用环氧树脂砂浆面层对梁混凝土进行耐久加固房屋的修缮 三、建筑物概况:
1、 本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教学楼,建筑面积4240平方米,建筑年代19878年,有相应勘
察设计施工及验收资料,验收评定合格 2、 屋高3.3米3.4米总高10米,女儿墙高0.7米毛石基础,承载墙厚240带砖壁柱及370
墙,采用石粉灰浆砌筑,预制板楼屋面。 3、 鉴定工作发现只要问题:
各楼层有圈梁,构造柱设置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屋面渗漏严重,内外粉普遍剥落
墙体石灰粉砌筑松散不密实,多数测点实测强度约M0.4-M1.0之间 梁混凝土强度质量较好,个别梁实测强度在C16左右 房屋尽端多处开裂通向窗角,女儿墙处严重损坏 有轻度从横墙交接处竖向裂缝
走廊挑梁边梁多处漏筋锈蚀,混凝土开裂剥落 壁柱边粉刷层开裂剥落 现浇板多处露筋
西北侧门1990年建设部分走廊拦板多处竖向收缩缝
屋面上人孔附近混凝土疏松,严重漏筋,钢筋锈蚀混凝土剥落 一二层有圈梁,无构造柱
墙体石粉灰浆砌筑松散不密实,多数测点实测强度约M0.4-M1.0之间 梁混凝土强度质量较差,多数梁实测强度在C12-C18之间 四、加固设计取用荷载
1、露面活荷载标准值 教师楼面使用荷载2.0KN/㎡ 走廊楼梯3.5KN/㎡ 2、卫生间活荷载标准值4.0KN/㎡ 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0KN/㎡ 不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0.5KN/㎡
3、基本风压0.4KN/㎡(地面粗糙度B类)基本雪压0.4KN/㎡(50年重现期) 五、材料
加固设计采用的各类材料详见分项设计说明
六、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中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破坏原有结构构件,并保证施工安全。
2、 施工中发现原有结构构件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
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 对可能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
二、加固施工顺序
铲除需加固墙体的内外粉刷 墙体基层处理
墙体压力灌浆修补裂缝
墙体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施工
其他部位的修缮及更新
内外粉刷 验收
1、 铲除需加固砼构件的内外粉刷 2、 基层处理
3、 砼构件压力灌浆修补裂缝 4、 砼构件加固施工 5、 其他部位的修缮及更新 6、 内外粉刷 7、 验收
三、相关技术要求
1、压力灌浆的相关要求
(1)压力灌浆的工艺程序为表面处理—灌浆嘴位置设定—钻孔—封缝—灌浆 a、表面处理—铲除裂缝两侧200mm范围粉刷层,吹净粉灰。(本工程因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全部内外粉已铲除)
b、灌浆嘴位置设定—灌浆嘴设在裂缝起讫点、交叉点,裂缝较大部位处,其间距应通过试灌确定,下述数据共参考
满铺砂浆砌筑时 竖向200—300 水平500—600 非满铺砂浆砌筑时 竖向400—500 水平800—1000 c、钻孔
按标定位置钻孔,孔径=灌浆嘴外经+1,孔深30—40压缩空气吹净孔内粉灰,压力水冲洗干净。 d、安装灌浆嘴
聚醋酸乙烯乳胶水泥涂抹于灌浆表面及灌浆孔壁,出入灌浆嘴,抹平顺溢出胶泥,静压固化1天以上。 e、封缝
沿已安装好灌浆嘴的裂缝,用水喷淋1—2次涂刷灌浆液1遍,莫1:2水泥砂浆200宽。(对清水墙裂缝,可以勾缝处理代替抹面封闭。)待封缝达到一定强度后,以0.2—0.3MPa 的压力灌水试压,检查封缝的牢固性、严密性,保证灌浆液畅通。
f、灌浆
灌缝分两次进行,压力控制在0.2—0.25MPa,第一次由下到上逐孔灌注,间隔约30分钟,第二次由上到下补沉灌浆,每次灌浆以不进浆或临近小嘴子溢浆为止,边灌边用胶塞或木塞堵住灌过的嘴子,灌浆过程中发现局部冒浆,应停止片刻,并用快僵硬胶堵塞,然后在进行灌浆。灌浆应做到浆液饱满无漏灌,浆体密实气泡,粘结牢固,对边角或小断砌体,应以较小压力缓慢灌注,避免高压灌注损坏墙体。、 (2)浆液材料以及配比
采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聚合浆,其参考比及使用范围如下: 采用聚醋酸乙烯乳液水泥聚合浆参考配比 浆别 稀浆 稠浆 砂浆
水泥 1 1 1 聚醋酸乙烯乳液 0.06 0.055 0.06 水 1.2 0.74 0.4-0.7 砂. 1 可灌裂缝及缝隙宽度 0.2—1 1—5 5—15
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说明
1、 特点及适用范围
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是在面层砂浆中配设一道钢筋网或钢板网或焊接钢丝网,达到提高墙体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延性)的一种加固方法。优点是出平面抗弯强度有较大幅度
提高,平面内抗剪强度和延性提高较多,墙体抗裂性有较大幅度改善,尤其是钢板网和焊接网,适用于静力加固和中高烈度的抗震加固。 2、 设计构造
2.1砂浆强度等级M10,采用水泥砂浆,厚度35mm。 2.2钢筋网采用细密点焊钢筋网,规格宜为 4号钢筋间距120 2.3钢筋网与墙体的固定,采用6号钢筋 S形钢筋以钻孔穿墙对拉,
砂浆锚固,孔洞尺寸为60mmx60mm,深120—180mm,锚固筋间锚固间距为<900mm,呈梅花状交错排列。锚固筋应设在眠砖与斗砖交接灰缝中。
2.4竖向钢筋应连续贯通穿过楼板,但为避免钻孔太密,造成楼板过大损伤,在楼板处可以集中配筋方式穿过,钢筋规格为12 间距600,上下搭接各500mm,端部焊6号钢筋横筋两道,以便与钢筋网,钢板网及焊接钢丝网扎结。
2.5钢筋网砂浆面层应,深入地下,埋深大于等于500mm,地下部分厚度扩大为150—200mm 3施工要点
3.1 铲除原墙抹灰层,将灰缝剔除至深5—10mm,用钢丝刷刷,净残灰,吹净表面灰粉,3.2 3.3
洒水湿润,喷素水泥浆一道。对于非粘土砖墙尚宜涂刷胶质界面结合剂一道, 墙体存在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压力灌浆处理。
钢筋网、钢板网及焊接钢丝网在墙面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与墙面净距宜大于等于5mm,网外表保护层厚度适应大于等于10mm
若限于条件无法采用喷射法时,亦可采用手工分层抹制,第一层要求揉匀表面粗糙,第二层压实抹平,第三压光,为避免裂缝,面层砂浆宜采用纤维砂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