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基础
差 平均 10 15
Aud与Auc 抑制零漂和抗共模干扰 0
0 虚短 0 虚断 c g c b b a b (√)
(×)
(×)
(×)
解答:
两个输入端加上两个幅度相同而极性相反的信号,称为差模信号。两个输入端加上两个幅度相同而极性也相同的信号,称为共模信号。差模输入电压uid=–1) V= V,两输入端
的差模输入信号各为:uid1uid=0.05V,uid2uid=0.05V,共模信号为:
1uic(1.11)V=1.05V。
21212解答:
共模抑制比定义为KCMRAudA,用分贝表示,即KCMR20lguddB。 AucAuc双端输出时抑制零点漂移能力强,因在双端输出时,利用电路对称,漂移量相互抵消,在理想情况下,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uc=0,则KCMR。单端输出时,是利用射极电阻的负反馈作用来抑制零漂的,显然,单端输出抑制零漂能力比双端输出差。对基本差分放大电路,KCMRRerbe。
解答:
(1)如图题解(a)所示VEEVBEIE1(RP12Re)
60.7IE1(0.125.25),得IE10.5mA
(2)rberbb'(1)26mV26mV300(1100)5.5k IE0.5mA根据单边差模交流通路如图题解(b)所示(Re对于差模信号,相当于短路)可得
(3)根据单边共模交流通路(对一个管子而言,发射极除了有RP电阻外,还有2Re3),如图(c)所示可得
单端输出时:
12图题解
解答:
(1)IE32IE1300 ,因IR2=IC3,所以 (2)因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差模输入电阻:
(3)静态时,Uo=10–IC2·R1=(10– ×20)?V=7?V,输入信号U后,Uo=4?V,则输出变化量ΔUo=(4–7)V= –3 V 故 UUo3V50 mV Aud60解答: 解答:
如表题解所示。
表题解
输出方式 输入方式 电路 差模电压放大 倍数Aud 双端输出 单端输出 双端输入 单端输入 双端输入 单端输入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uc 共模抑制比 0 KCMR 续表
输出方式 输入方式 差模输入电阻2(Rb+rbe) 2(Rb+rbe) 双端输出 单端输出 双端输入 单端输入 双端输入 单端输入 Rid 共模输入电阻 Ric 输出电阻Ro 解答: 2Rc Rc 理想运放的主要特点: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o;输入阻抗Rid;输出阻抗
Ro0;共模抑制比KCMR;带宽BW;转换速率SR;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及
温漂均为零。
由于实际运放的技术指标与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比较接近。在分析运放组成的电路时,用理想运放代替实际运放使分析计算大大简化,而带来的误差并不大,在工程计算中是完全允许的。但是若需要对运算结果专门进行误差分析时,则必须考虑实际运放的运放参数。因运算精度直接与实际运放的技术指标有关。
解答:
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u+=u–,i+=i–=0。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的特点:当uu+,uo= –Uom,当uu+时,Uo= +Uom,且i+=i–=0。其中Uom是运放正向或反向的最 大值。
当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u–=u+,即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为零,但又不是短路,故称“虚短”;如果运放同相输入端接地时,u–=u+=0,意味着反相输入端与地端等电位,但又非真正接地,故称“虚地”;因i+=i–=0,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不取电流,但又不是断开,故称“虚断”。
解答:
(1)S1和S3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为反相比例运算电路,uOuiui。
RRRR(2)S1和S2闭合,S3断开时,为差分放大电路,也称减法运算电路,uOui 1uiui。
RR(3)S2闭合,S1和S3断开时,是电压跟随器,uO=ui。
(4)S1、S2、S3都闭合时,也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uOuiui。
RR解答:
解答:
(1)因uORx2V,V2 V,故uORx,uO正比于Rx。 R1R1(2)当Rx10 k时,电压表满量程,即uO2 V,uO10(2)2,则R1=10 k。 R1解答:
u–=u+=ui,故Iui,电流的大小与毫安表的内阻RM无关,只决定于输入电压ui。当R微安表满刻度偏转时,被测电压Uimax=100R=100 mV。
解答:
(1)为反相比例电路如图题解(a)所示。R1=20 k。AufRfR,5f,故Rf=100 k R120(2)为同相比例电路,如图题解(b)所示。
(a) (b)
图题解
RfR30,故R1f k7.5 k R1Auf151Auf1解答:
(1)Uc=U1–=U1+=U2=6 V,Ub=U2–=U2+=0,Ue=?– V,U1–、U1+、U2–、U2+分别是运放
A1和A2的反相及同相输入端电压。 (2)IBIR2ICIR1200 mV0.02 mA
10 kV1V21261 mA,故 R16解答: (1)uO1(2)uORR3ui13ui2(225150) mV100 mV
R2R1uO2t0.3uC(0)=1V5 V RC(3)RP1100//100//5025 k 解答: 解答:
(1)由图可见,A1为积分器,A2为反相加法器,u1经A1反相积分后再与u1通过A2进行求和运算。 (2)因uC则uOt00,uI1 V
uIt1t1=0 uIRC1解答: (1)uuIt,RC10 s1 s,当uO= –5 V时 RC输出波形图如图题解(a)所示。
2(2)当t=10 ms时,uOV2 V 12当t=20 ms时,uO(2)V0 V
1余类推,波形图如图题解(b)所示。
(a) (b)
图题解
解答:
在0~t1期间,
duI0.1 V/s, uO10.1 V0.1 V dt在t1~t2期间,因
duI0,故uO0 V dt在t2~t3期间,因
duI0.1 V/s,则uO10.1) V0.1 V。波形图如图题解所示。 dt图题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