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中国传统文化 对联

1507 连卓奕

对联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和,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

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同时,

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 夕阳无限好 高处不胜寒

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人想衣裳花想容

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中国的名胜古迹旁总是不乏名胜联的身影,下面来看看几幅较为出名的名胜联。

1。岳飞墓和岳庙的对联很多,历代名人多有题撰,尤以短联为最好。清代松江人徐氏女的一副七字联刻在岳墓的墓阙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2。三潭印月对联不少,清代名人撰写了好几副,先看李鸿章的哥哥、官至两广总督李瀚章的一副: 碧玉栏边,正酒熟香温,隔墙忽逗初三月 绿荷丛里,有珠帘画舫,携客来尝六一泉 。兴平杨贵妃墓

在天甘作比翼鸟 于地愿为连理枝 4。长城:

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云(居庸关) ·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

三关冲要无双地 九塞尊崇第一关(雁门关) ·

二崤虎口夸天险 九折羊肠确地来(嘉峪关) 5。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潼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