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构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培育创新思维有益于孵化创业意识,高校是创新的重要源头,建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有效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完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整合资源,兼收并蓄,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平台建设完成将推动构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为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将着力健全相关领域专家及教师组成的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平台规划建设委员会和学生自律管理团队等在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特别是可以有效整合校内外导师资源,以校内专家、行业专家、校友专家等加强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从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评审、辅导指导、基地运行、考核评估、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全面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的建构有利于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全面提高创业能力提供平台。
2.挖掘潜力,凝练方向,推动产学研结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平台的建构应当着力于结合专业特点凝练方向,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推动产学研结合。
3.依托专业特色,健全双创人才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建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形成实验实训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知识点传授和案例分析、企业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探索增大实验实训与校企合作力度,形成创业课程、创业演习和创业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注重专利的申请与运用,在取得相关专利的同时,通过链接企业和市场需求,实现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创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的重大突破,健全师生创新创业的条件保障和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依托设备资源优势,融合科技创新资源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有利于以创新活动孵化创业思维、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的建构。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建立实践平台,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学实践平台体系系统化不足、集成度不高的瓶颈问题,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双创人才与科技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培育创新思维,孵化创业意识,完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思路
1.共享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品牌特色,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多维体系
构建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政府、学校、社会、企业、校友等众创资源及创新创业政策的整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重点环节,如技术指导、系统集成、成才导向、专利申请、实习实训、知识产权、融资投资、工商税务等采取“网络+沙龙+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从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创新创业一体化的实践教育体系,通过线上网站专栏宣传、线下资源推广等方法创新宣教方式、打造品牌活动、构建绿色通道、吸引政府、企业进校园,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保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多维体系。
2.打造优质示范平台,培育科创团队,丰富创新创业成果
平台的建构要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力、智慧、资源聚集地和创新创意实践实现为目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协作担当能力为出发点,打造“大国工匠式”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优质创新创业平台。平台的建构,将为大学生创新创意实现的创业活动提供空间和硬件资源的保障。
平台的建构要以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为目标,积极引导创新团队丰富创新成果,通过专利申请、参与国家级学科竞赛、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制作实物等形式丰富创新创业成果。推动培育科技创新团队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力促科技成果转化;为入驻大学生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创新创业支持和服务。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模式
1.场地
高校应探索建立把创新创业实践纳入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构建起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大基地”体系,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专门的场地支撑,通过设立“创空间”、“创客基地”、“梦工场”、“DIY基地”等形式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新创企业运作的房屋、水电、照明、网络和基本的办公用品。完善软件支持,建立指导和服务的支撑体系,引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入驻,同时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划分创业团队区域,建立综合性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2.设备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构,需要辅助一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根据专业体系和科技创新团队需求提供一定的硬件基础。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实验平台、实训平台。
3.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建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智力支撑,组建以专职教师为基础、兼職教师为骨干、企业导师为援助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创业教导师除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拥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或创业经验;学生创业项目必须配备创业导师;导师为学生的创业过程提供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高校创新创业负责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创意沙龙等形式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构对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有着更新和引领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能力培养建立了高效的实践育人平台。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对外交流与服务等重要职能的重要依托,高校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应加强实施各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关工作的研究,积极响应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而开展的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完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
[2] 董云飞.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05):157-159.
[3] 秦洁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一体化探索[J].《福建电脑》》,2012.4:22-23.
[4] 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6:118-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