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束河古镇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束河古镇

朋友们,现在我们到达的是丽江的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束河啦!

束河镇的格局与丽江古城相似,仿佛另一个缩了水的大研镇,只是这里更加幽静,被踩踏得光滑的青石板路面,清澈的泉水围着村子潺潺地流过。

一般的游客们都不会知道束河古称又叫做“龙泉村”,而在当地,你如果要问路,还是说龙泉村比较保险,束河的名字只有在旅游图书里才经常用到。

普通人来到束河,只是厌倦丽江的轻浮以后想在这里回归自然,他们之中,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其实是曾经在西南风光一时的木氏土司王朝的真正发源地,虽然在丽江古城,他们也可以见到华丽宏伟的木王府大门,但是他们更加中意的是某一个外地人或者外国人开的咖啡馆里播放的尼泊尔音乐,而一定不会是土生土长的纳西古乐。

要去寻找“龙泉”,就得沿束河街向北走,路上可以看到一股清流在街道上穿行流淌,汩汩有声。走了二三百米,就来到了这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也就是“龙泉潭”。由于依山傍水,所以龙泉潭的潭水比丽江古城的水更加清澈透明,丽江的流水勉强可以洗衣服,这里的水却清澈得让人想弯腰去掬一捧来喝,它日夜泉涌不断,被束河人奉为神灵。

束河坐东朝西,背风向阳,村后山林为玉龙山南下之余脉,山形秀丽,植被茂密,白沙岩脚院有凤凰山,为丽江木氏发祥之地,至束河山形再变,呈祥瑞之象,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 预言文化昌盛,兴旺发达。沿房前屋后、菜园田边 ,河水穿流而过,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乡之秀。

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680年,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博物馆的建筑原是400多年前木氏土司\"束河院\"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大觉宫壁画\"为江南著名画家马萧仙作品,一直保存到现在,笔法洗练,技术精湛,保留了唐代画风,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

进入束河,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的地方,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这就是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这里,你细细观察体会,这里的美景,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没准你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哎!一不小心写出了一篇不错的论文呢!

束河位于玉龙雪山南麓,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酝酿了无数的美食。

虹鳟鱼:玉龙雪山常年不断的清泉,水质清澈,冰凉刺骨,正是虹鳟鱼最佳的自然养殖场,食之鲜嫩可口,另人难忘。

束河凉粉:用丽江特产鸡豌豆制作而成,“热了凉吃,凉了热吃”。

农家火腿:用纯粮喂养,腊月腌制,色、香、味俱佳。

酸菜炒洋芋:酸辣适度,半生半熟,平民食物,历久不衰。

大肉:适度的香料、适度的植物色素,厚实、鲜艳、软嫩、肥而不腻,是农家一年的企盼,一种丰衣足食的象征。

米灌肠:将猪血与半熟的大米装进干净的肠衣内,蒸熟后变成黑色食品,为纳西农家宰年猪的主菜。

酥油:茶酥油与绿茶的交融,也是文化与风情的交融,由于茶马古道的影响,酥油茶成为束河居民的日常小吃。

土酒:纯粮酿造,以口感评判优劣,以打不打头行销时常,由它泡制的青梅酒,口味更佳。

香橼:四季长绿,终年挂果,唐朝时为贡品,常置于王公大臣家中,闻其香味,舍不得吃,偶有品尝者,谓之味苦,实由于千里辗转,路途耽搁所至。你若有兴,不妨亲口尝一尝。

要是你有时间在束河停留,只要你是十足的吃客,束河不会让你失望!

束河有着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魅力独具的纳西风情、历史悠久的文物建筑、和谐多元的文化景观。走进束河,青山、田野、小桥、流水、绿树、炊烟、石板路、小木屋…..荟萃了纳西文化、茶马文化、东巴文化于一身的束河,是丽江木氏发祥地,呗堪舆家称为“丹凤含书之地”,当年徐霞客在游记中如此描述当时的束河:“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束河)……”

“飞花触水”是云南版的新天地,但是多了一份水的灵性与高原阳光的清闲,“九鼎龙潭”最为耐品,尤其春花浪漫时,潭清多鱼,倒映一树樱花,绚烂至极;青龙河上的青龙桥经过岁月的磨砺,依然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走在古镇的路上,一抬头就能望见玉龙雪山;大觉宫的明代壁画据说至今仍无人破解;四方听音广场上歌舞不断,晚间还燃起火盆,供人狂欢……

大家知道吗?在这里啊有八景!有人知道哪八景吗?

烟柳平桥,夜市萤火,雪上倒影,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龙门望月,石莲夜读。

走了这么长大家是不是到处都能看到皮具啊!有人知道原因吗?

束河曾以发达的皮革加工业闻名于世,过去一直有着“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的说法,它的皮货曾经远销西藏、西昌、青海,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据说,直到现在,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

再就是由于茶马古道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商品需求,至明朝,木氏土司延聘一批江南工匠,定居束河,此后,该地成为滇、川、藏交界地域内著名的“皮匠村”,出产皮鞋、

皮货、麻线、铁器、竹器等,束河工匠的足迹走遍茶马古道的每一个角落。

好!说话间我们就来到了丽江的四方听音广场了。

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什么日子,只要有人起了个头儿,就立刻会聚拢一大群人,伴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而这音乐就是纳西古乐。纳西古乐保留了部分唐宋元明的词曲牌音乐和纳西先民音乐形式风格,被人称作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好啦!大家可以随便看看,哎!对了,我想问问大家知道这舞台上的四幅画是什么意思吗?

这是春夏秋冬的意思,大家看看画的像不像!!这呢一到晚上就会很热闹的,大家在这载歌载舞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这跳的是不亦乐乎啊,大家一很想是吧,好!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