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乘雪橇》 主备 杨世颖 年 级 五年级 这是一首美国爵士音乐,由安德森作曲。在铃铛、马鞭、马蹄、马儿嘶鸣等音响的衬托下,绘声绘影地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教材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欢乐心情。乐曲是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主分析 题旋律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反复一次。最后,音乐的力度逐渐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向远方奔驰而去。 1、通过欣赏美国乐曲《乘雪橇》,使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感受《乘雪橇》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绪。 2、聆听音乐、体验乐曲的爵士风格,听辨主题音调共出现几次,区教学分其不同情绪。 目标 3、观看课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并通过观看祖国各地冬景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重点: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体验作品的情绪与风格。 重点 难点: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难点 教学钢琴、多媒体课件、串铃、双响筒 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图片导入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雪橇的资料。 请个别同学说一说查找的途径及对雪橇的认识。 2、教师课件展示雪橇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并揭题。 二、新课教学 欣赏乐曲 1、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和乐曲中的音响。 设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的、俏皮的) 乐曲中出现了哪些声音?(铃铛声、马鞭声、马蹄声、马鸣声) 2、初步了解爵士乐、蓝调 教师播放两种风格的音乐,请同学们听听《乘雪橇》更像哪种风格? 课件播放——蓝调、爵士音乐,教师简介这两种音乐风格,让学生模唱旋律片断,感受其不同风格。 蓝调:忧郁、悲伤、变化音多,节奏复杂。很着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创性或即兴性。 爵士:布鲁斯音调和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言,即兴演奏(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爵士乐也被称为“陈述心灵的本能音乐”。 3、主题音调的学习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主旋律图形谱及简谱谱例,教师伴奏,学生边徒手画旋律线边视唱乐谱。 (2)发现两行旋律不同之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有区别) (3)用衬词la视唱,更直接地感受主题旋律曲调。 4、感受全曲 (1)聆听全曲(课件) 设问:主题旋律全曲共出现几次? 每段主题旋律出现时,力度有哪些变化? (在整首乐曲中这个旋律共出现四次,每次出现都要反复一遍。开始时旋律轻快,中部的音乐先是同音重复,节奏顿挫的旋律描绘马蹄的哒哒声和扬鞭催马的情景;继而又以连绵不断、逐层升高的音调表达人们心中酣畅愉快的感情。当第一部分主题再次出现时,用小号吹奏,节奏做切分处理,使乐曲更富有爵士音乐的特征,气氛也更为热烈。最后,音乐力度不断减弱,仿佛是雪橇载着人们的欢歌笑语奔向远方) (2)分段聆听 教师引导,请学生想象自己坐在雪橇上的感受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每段结束时师生共同探索表现主题旋律的动作。 (3)播放全曲,让学生相互交流,用动作来完整表现乐曲(扬鞭、照相、交流等) (4)播放电影(《南极大冒险》)片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乘雪橇的场面。 四、拓展练习 (1)用《乘雪橇》作背景音乐,课件展示祖国各地冬日景图,供学生欣赏。 请学生指出书上的四张图属的省份在中国的地理位置(黑龙江、海南、云南、西藏)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美国乐曲《乘雪橇》,通过聆听、歌唱、看电影等方式,让我们对冬天对雪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接触到雪橇,但是在音乐声中我们却体会到了乘雪橇的快乐。最后,让我们在这首动听的乐曲中,带着乘雪橇的快乐结束本节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