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与——第1章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1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要求深刻理解信息的含义和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理解信息资源和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的特点和现代社会组织对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了解管理信息的分类,深刻理解计算机辅助管理发展各阶段的目标、典型功能、关键技术与代表系统、深刻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类型、各组织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集中式与分布式结构及其优缺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主要特征,对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计算机辅助管理各阶段的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难点:计算机辅助管理各阶段的内容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1.1 信息
【测试要求】
1.信息的定义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为信息。信息既是可以通信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陈述。运动状态本身信源:信息的发生者,信息发生的来源
信宿:信息的接受者,信息接受源,或信息汇。
06 载体:传播信息的媒介信道:传递信息的通道,是信源与信宿之间信息交换的途径与设备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信息循环: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行动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息运动的循环,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08.1
客体信息反馈主体
3.信息与数据
数据:
在信息处理中,信息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接受者可以识别的符号。(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
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信息是数据的含义。
两者只是相对的概念。
例如:天气预报,从卫星上传下来的关于大气变化的数字、图形等称为数据,而分析这些
数据所反映的天气情况则为信息。
4.信息内容的四个层次06.07
5.信息的类型
6.信息的主要特征
1.可传输性——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进行传输。
2.可存储性——信息可以借助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存储。
3.可加工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加工。4.可共享性——信源的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受者享用。
5.时滞性——任何信息从信源到信宿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
7.信息的性质
1.信息的相对性:一方面,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获得的信息量并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用户对象信息的需求也不相同。
2.信息的转移性:信息可以在空间上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在时间上的转移称为存储;在空间上的转移称为通信。
3.信息的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由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4.信息的有序性:信息可以增加系统的有序性,信息本身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编码。5.信息的动态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的改变方式,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也会不断地随着变化。
7.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生命的。
8.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被无限制地进行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用户,为大家所共享。
9.信息的媒介性:争取及时的信息可以节约物质、能量或时间,信息被人们有效地利用。
1.2 信息化
【测试要求】
1.信息科学与信息化
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通常包括:信息本身及其载体;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设施和软件;制造上述硬、软件的设施;有关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存储、利用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方法、技术等。
3.信息化
信息化包含5个层次: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