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幼儿园20 年 季学期
大班美术教案《奔马》
任课教师: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奔马的动态形体,以及它的激昂情绪,感觉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2.激发幼儿用体态、动作表现美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赛马》《牧民新歌》、录像片《群马奔腾》、徐悲鸿作品图片《奔马》。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赛马》。
提问:从音乐里你能感觉到一种什么动物? 你觉得它在干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马? 它是什么样的?
2.看录像《群马奔腾》,配上《赛马》的音乐。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提问:
(1)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2)什么地方看出马儿在跑呢?(启发跑时马的动态描述)
幼:马蹄子在抬起来。
幼:尾巴向上甩起来了。
幼:马脖子上的“头发”也飘起来了。
幼:我感到后面也有很多尘土。
(3)你觉得这些马的体魄怎样?什么地方可以让你感觉马很强壮?(肌肉的分布、结构)
幼:马肥肥的!很壮!
幼:臀部有肌肉。
幼:大腿有肌肉。
幼:脖子底下有肌肉。
(4)这些马和我们看到的给人骑的马有什么不同?(引出野马奔放、自由的心情)
(5)它们狂奔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幼:没有人管它!
幼:它们很自由。
幼:它们都发狂了。
5.配上《赛马》的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力量。
6.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一奔马,这是一群非常健壮的野马,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自由、欢快、悠闲,有一股很强大的力量,特别是在草原上奔驰时,让人感动、兴奋,真是太美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马在草原上奔驰、欢笑呢?
7.跟着音乐表现马的欢腾,同时放录像,渲染气氛。
孩子们模仿马的姿态,伴随音乐自由跳舞,情绪高涨,气氛热烈,课堂效果达到高潮。
教学反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小百科:马(mǎ),草食性动物。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普氏野马(Przewalski's horse)(66个染色体),家马(64个染色体)可以杂交有可育的后代,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