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 教材分析 3、平面镜的应用。 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的形成。 3、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教学目标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观察实验现象,感受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2、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

初中物理 《§3平面镜成像》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难点是平学生学习能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但学生的实验方力分析 法的理解初浅,对于虚像的成因、大小变化情况易落入错觉认识,故特别须让学生实验感知现象的本质。 1、观察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探究,推理归纳 教学策略选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自备) 择与设计 思考:你的像有什么特点? 怎样知道你的像的位置、大小?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思考:多次改变平面镜与某学生间的距离,镜中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当镜子远离或靠近同学时,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何变化? 2、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 教学过程 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2、指导设计实验方案:在平面镜前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改变蜡烛的位置再进行多次观察。 指导学生实验: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实验分析评估。 3、组织交流实验体验。 4、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等反射光线时都可以看成平面镜。 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1、提出问题:在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却能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烛焰。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显示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四、光的反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介绍凸面镜及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应用。 2、介绍凹面镜及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应用。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出示课堂练习题目。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4、教师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反射定律的基础上来进行课例研究综学习的,是反射定律的深化和延伸。探究平面镜成像规述 律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尊

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科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