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
王一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钢分院,河北张家口075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正在经历高等教育普遍化过程。各地逐渐集中的大学城也体现了自身独有的优势,但
众多大学城在地理位置上较为集中,怎样让比较封闭的资源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学术规模,完成高校间文献资源的共享,同时在此基础上更好服务于各地和全国经济。需要我们落实好举措,建成区域性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关键词:区域性;高校;文献资源;共享体系
引言:
高校中的体育资源指的是与高校体育有关的人、财、物,包括场地、课程、人才、体育资料器械等[1]。高校体育资源根据形态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指的是体育场馆、用于讲课的设备等。而无形资源是教学管理能力、体育课氛围、老师专业素质等,是看不到的智力或人力资源。伴随国家对高校体育的投入不断增大,加之高校体育工作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的体育资源优势逐渐凸显。近年来各种体育资源已经不仅局限在服务学校的体育工作,使用高校各种体育资源优点辐射周边地区,向社会各界开放早已成为体育资源的功效之一。本文对区域高校体育资料联合体的构成内容、架构以及方式进行讨论,试图为区域性校园联合体的形成提供参考。1区域性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1.1提高体育资料利用率
通过在区域各大高校间对体育资源的分享可以有效增进各高校间的沟通,推进合作的可能。也在一定层面上利用和开发高校内的人力、作者简介:王一(1980-),男,本科学历,高校讲师。收稿日期:2020年2月27日。
物力等资源,弥补各校间的不足,起到资源互补、互用的良性循环作用。同时,开展区域资源共享还给老师提供了沟通合作的机会,降低维护场馆的花销,在最大限度上提升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率。1.2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实现区域资源共享,让学生的选课范围不再受到阻碍,让他们在不同学校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满足其不同兴趣爱好发展的需要。另外,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锻炼其体能素质。同时,跨区域选课也让学生有机会认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人,结下深厚友谊。在平常的课堂中经过沟通与合作他们也能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交流与沟通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日后进入社会打下更好的基础。1.3改良配置高校体育教学资源
区域共享优化了分配体育教学的资源,统一各类分散的优质资源,把现有资源统一。一方面缓解高校资源短缺,减低单一配置的高校的资源损失,将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另一方面提升各高校办学效益,提升本国高等院校办学质量,以更高水准为社会各岗位供应优秀体育人才。
度看待问题,掌握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论、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7-9]。
3.4合作研讨,互助学习
针对学生自主探究阶段遇到的问题,可借助PBL小组共同解决[10]。PBL合作小组以兴趣互补、知识互补为基础建设准则,按照6-8人的数量进行PBL小组划分,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实行小组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亦可设定个性化的小组名称,小组的实训表现、评分等通过排名的形式呈现,营造竞争性的学习氛围。PBL小组既可针对前期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又可以共同进行人机小实验的创新实践、创新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融入到学习讨论过程。3.5案例分析,头脑风暴
依托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人机工程学》项目案例库,由教师选择用人单位近3年以来的典型项目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实战操作。学生可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思维,各显其能,利用个人的创意与思维形成问题的解决路径及解决方式,并熟悉项目案例的设计思维、设计理念、基础理论,学会从多视角、跨学科思想分析问题,提升案例式教学的实效[11]。3.6个性点拨,总结升华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及人机实验设计、完成进度,进行个性化的点拨、指导,使学生走出学习的误区,并指导学生努力对照课程的学习目标、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寻找发展差距,从而提升自我。3.7创意设计,学以致用
依托专业及课程建立的创新设计实验室,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创新创意产品设计,亦可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原始基地,定期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学科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训
[12]
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内化与学以致用。4结语
PBL教学理念在《人机工程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将改变“教”与“学”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在实训中锻炼自我,进行能力的升华,而且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培养自身能力的平台与机遇,有助于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卢岚,宋志强.关于人机工程学教学实验的思考[J].工业工程,1999,2(4):57-59.
[2]陈亦仁,郭星,马强.CDIO模式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性探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3):113-116.
[3]岳涵,徐靖涵.基于CDIO模式的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8(1):27-28,31.
[4]戴娜娜.论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0(8):185-186.
[5]阮毅,柳光磊,王维建《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改革思路探讨[J].青苹果,2017(2):167-168.
[6]赵恩来,沈荣喜,刘晓斐等.安全人机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8(13):130-132.
[7]冯雨果,赵倩,毕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4):62-63.
[8]熊薇,默颖超.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32):66-68,80.
[9]郭林森.以产品为导向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J].湖南包装,2018(2):118-119,122.
[10]郝南南,刘宗明“工作室课题制”.产品人机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绿色包装,2017(7):38-41.
[11]于明玖.慕课环境下人机工程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C].2017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论文集,2017:17-19.
[12]王彩萍,罗振敏,魏子淇等.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17,(75):24.
2020年第03期
249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
1.4
促成联合教学合作的形式
很多大学城实行学分互换制度,借此打破长久的封闭办学状况,让教育资源共享变得可行。而学分互认互换制一般是高校在学分制的管理办法下联合成员院校的学生使用学习本校的课程得到对应的学分,也可以通过学习协议约定别的院校提供对应的课程,得到需要的学分。学生得到学分能在联盟院校间实现互相认可和换算。实行学分互认互换,给区域高校间的教职员工互相学习、交流供应平台和机会,促成学生和老师、个人和机体、教育和科研的合作,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合作提供新的空间和机会。借此,区域高校联合体的建成是区域内体育教学合作的主要类型,促成联合体中各校成员教学和科研的沟通。2区域高校体育联合体的架构2.1设施条件
我国体育资源呈现分散、分割局面。院校中的竞技体育、体育教学以及场地设施各成体系,构成最终的封闭格局。原因之一是很多场地设施在讲学、练习之余被闲置,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原因之二是体育资源与社会脱节,社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阻碍了学校体育系统与社会体育资源间的互动,产生了资料浪费和资源并存的情况。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经费以及师资都由国家承担。因为老旧思想的局限,让高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出现倾向于重点而忽略了非重点普通高校的分配格局[2]。区域性院校资源联合体的建成需要对所有区域高校的体育材料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分析社会体育需要,判断学校体育材料的进展潜能,将社会和高校的资源结合在一起,利用院校场地、设施和人力进行多种类的体育服务,发掘体育资源潜能。2.2组织结构
将人力、物力根据一定方法和结构,为完成某一共同目的有秩序的组合起来进行某项活动的社会单位。任何组织可以持续有序发展,不能脱离合理的组织机构。建构科学合理的组织,确保联合体中成员的利益,而且可以将其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具体是设立体育资源联合管理委员会,对各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协调,并调节区域体育资料的社会服务、市场运作效能。委员会由管理教育的政府领导与各院校成员一同担任,并构成配套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作议会,制定各项政策与制度。指明各成员高校的责任与义务,决定合作事体,对联合体在运作过程中方式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处理,从而将各校的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形成发展合力,推动联合体各类工作。其中的资源利用和开发需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真实状况,在确保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按照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规律,调查制定适合高校体育资源实际的状况并开发发展举措。3提升区域性院校体育教育资源共享对策
区域性共享体育资源的实现不单顺应了教育发展趋势,而且是当前社会培育全面人才的方法。在以下难点的限制中各高校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借鉴和引进教学经验,合理整合校内资源,促成此项事业的发展。
3.1建立共享管理机构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所院校都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特点,其教学资料也有所差异,即便部分高校处在同一地理区域,但教学管理方式和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别。为完成区域高校体育的共享需各学校变更原有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调整好各高校间的教学功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控政策,从而实现共享。建立如上文所提的体育教学联盟委员会,增进学生、老师和管理人员间的配合,安排好每方的责任和权利,让团体中每位成员将力量团结起来,推动本国各大高校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因而建成区域院校体育资料分享管控机制是一种可行的举措。3.2建构区域体育教学信息平台
为更好的服务区域内体育讲课资料的共享,达到各高校师生对科教互动体育教育信息平台,为本国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在体育教育信息平台可给校内师生提供讯息交互、共享、统计等方便,同时对提升区域院校体育办学质量有一定推动。学生能在体育教育信息平台查看共享资料、网上选课以及申请奖学金等,也给师生建造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在没有面对面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在平台上提问,老师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解答,给同学们指点疑问。因此,建立理想的体育教育信息平台250
2020年第03期
是极为有效的措施。
3.3增加老师和同学在体育方面的沟通
学生与老师是体育课上的主体,只有双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才可以将体育资料充分利用,并且学生也能弥补自身缺陷,得到人
格和个性的良好发展[3]
。在同行间的交流会上各高校老师一同探讨教育经验,一同完成科研课题,互相学习,在监督彼此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教育技能,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科研结果。各大院校可在其校内举行各种小型或中型的体育赛事,让同学们在此过程中增加他们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开发自身潜能,增加日后从事有关工作的几率[4]。因此,加大区域内体育老师和学生在体育上的沟通是一种有效的对策。3.4科研合作模式
体育科研工作作为教育科研的关键构成部分,目标是揭露体育的教育功能和规律,依靠这些规律指导体育讲课实践,让体育科学理论和体育教学实践紧密联合。联合体的建构可以将各种科研材料恰当分配,有利于组织并展开学校体育科研活动。而各院校若想最大限度发挥科研协作的功能,需要建构科学、系统的体育科研管控机制[5]。其内容有落实实际的体育科研合作政策、采用制定区域体育科研的合作计划、有组织建立体育科研队伍、建成对应的联合研究室、定期举办联合体育发展论坛。体育资料联合体的建成让普通高校有契机与重点高校一同承担竞技运动的科研工作,利用其科研优势为本校体育学科发展服务,为地方或国家竞技运动服务[6]。利用科研合作将资源优点最大限度发挥,培育有本校特点的体育特色和品牌,建构特色的体育队伍,进行高水准的体育比赛和锻炼,为国际的各种体育赛事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3.5社会服务模式
联合体的服务对象包括院校学子、区域高校教职员工、社会个人和团体。依据不同运动项目、不同开放时间进行无偿服务。由于院校讲课需要以及安全因素的局限,当前只能给一些体育资源有偿开放。如果对全体场馆免费开放,在管控、成本上都有困难。部分不用花费大量金钱、不需配备专业的管控人员的场馆向周边开放,一般将高校服务地方的职
能充分体现[7]
。以高校教育为办法建构全面健身服务系统,综合体育教育资源、发展馆内器械等最新资料优点,构成全民建身服务点。联合体面对大学生、社区和社会供应多元多层次的体育服务,创设浓厚的高校内部外围体育健身气氛,让各大学院变成社会和大学生的全民健身活动
中心[8]
。4结束语
建立区域性院校体育资源联合体需要使用恰当的管理制度。建成完善的各环节接力、约束体质、采用科学的管控办法,对各环节进行成效管控,从而才能让多结构、多原因、多目标的院校体育资源正常运作。最终达成分工合理,让开发使用计划渐渐成为具体的举动。另外,建立完整的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运转机制与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为本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时,王丹,杨东明.构建区域性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保障体系的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4(16):65-66.
[2]杨东明,李朝福,王丹,etal.构建区域性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理念与机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00(016):120-120,122.
[3]郭惠秋.高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5):78-82.
[4]姜同仁,王亚飞.高校园区体育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4):101-105.
[5]王武年.高校开展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027(004):P.52-54.
[6]靳勇,李永辉,路佳.京津冀高校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共享问题及共享联盟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06):126-129.
[7]刘永强.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区域推进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
[8]罗强.柳来河一体化区域性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119-119,121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