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教师。比如,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运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观察,同时配以讲解。通过剖析实验原理,让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的本质,从实验现象对知识进行理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物理观念这一素养。(二)优化物理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旨在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方案设计都是思维产物,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教育因素。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验环节改进措施的制定、同一原理不同实验方案的选取、实验过程细节优化等环节入手,优化物理实验方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培养其科学思维品质。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实验中,教材中所述的实验是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而这一实验方案存在不足———实验过程中,教师很难控制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显示不稳定,难以读数。基于这一经验事实,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即将原实验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当拉动长木板时,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就能克服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之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就能得出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学生通过亲历实验,从而科学论证、质疑创新,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得一定的思维方式,并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三)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属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能够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并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为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中的重要价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通过探索实验原理分析总结结论,(下转第82页)2019年8月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进的武术协会,聘请当地的专家,某小学在开展中小而不断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例如,为突破口,学武术教育的过程中,就以“一校一拳”聘请了松溪内家拳的传人走进校园为学生进行授课,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4]。(三)采用多样化的武术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活动中,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理论知识存在严重偏差的现状,学校要全面提升武术教师的理提升中论知识水平,进而使其善用有效的武术教学方法,小学武术教学课堂效率。在具体的武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种应结合武术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武术教学,进而不断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有效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用游戏教学法,主性。此外,要用于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对抗等徒手动作的教学;以学生喊练教学法,主要用于武术组合动作和武术套路,蹲马步是武术学习中一及对抗的徒手动作的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个既辛苦又枯燥乏味的动作,“我们都是小的游戏对学生进行训练,提升教学成效。由此,小木头人”以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四)开发武术教材鉴于中国武术具有内外兼修、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在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文化内涵,“一校一拳”的视域下,学校必须重视武术教材开发工作。在开发人体生理武术教材过程中,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及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开发三个方向的教材,律,再结合武术发源地的资料,具文化篇根据学生年龄和认体为文化篇、武德篇和实践篇。中华武术器械认识、武知特点,选取中华武术起源认识、术趣味游戏等内容;武德篇涉及武礼规范及抱拳礼、注目简单武术动作或简礼的认识和学习;实践篇以武术游戏、单武术动作组合为主,抓好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学校开发武术教材,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四、结语“一校一拳”视域下,武术与中小学教育融合过程中,仍教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存在较大的阻力。对此,全面促进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进而实现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参考文献:[1]王若楠,吴攀文,柳亚奇,等“一.校一拳”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
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93-96.
[2]吴明冬,李政,张萍,等“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45-149.
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3]王燕.观澜小学“一校一拳”2015(7):79-83.
[4]张峰.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骊[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上接第80页)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合作交流的过程。如“牛顿第二定律”“电路的连接方法”等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均可改成探索性试教师还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原有实验。再者,验的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实验,通过调整实验类型或增加探究实验,为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机会。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增加“用书本挡住部分凸透镜后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这一探究性实验。物理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实验的具体做法和实验技能,还要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学生测电阻的实验需要用到欧姆后续自主实验奠定基础。例如,定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伏安法、滑安法、滑伏法、半步骤、偏法等实验方法,让学生对实验相关流程、器材选择等不同方法、进行设计,要求学生使用不同器材、不同电路完成实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实验设计贴近生活,积极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形成的关键品格,要求学生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社会、环境的关系,节约资理解科学、技术、具有保护环境、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关实验改进、于实验理念、试验方法、实验安全等相关实验因素都要考虑生活方面的因素,以此优化设计,拓展实验的深可以考虑其环保性,度或广度。关于实验器材,是否对环境有影响;关于实验主题,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了解事实,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在进行初中物理度与责任。例如,“温度”这一节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实验“将冰块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记录液面的位置。直至冰融化,持续观察液面的变化”根据这一实验,教师提出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漂浮于海面的冰山正不断融化。那么海平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技术、社以此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会及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目的。三、结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须贯穿落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在日常教学中应每一个环节。教师作为实验教学的引导者,重视其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理清思路,把握好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内涵,有针对性地实施实验教学,达到物理学科的物理观念,具备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参考文献:158-159.
[1]曹金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