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新的起点, 高三一轮复习从零开始, 完整涵盖高中所有 的知识点,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 是基础复习阶段。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 带来的高三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 介于昆仑山、 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
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所在地 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 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 在亚欧板块、 太平洋 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 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 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 夏季温凉, 气温年较差不大、 日较差大的高原季 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 一) 、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 ( 分支点在 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
; 南支气流
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 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 影响我国四 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 110°E 附近汇合。如图 1 所示。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10 页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 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 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 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
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 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 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 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
; 其北支气
流则刚好相反。 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 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 珠 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 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 如春季我国 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
风速较小, 空气湿度
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 ; 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 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 二) 、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以南的地 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
; 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
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 三) 、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 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的气候单元, 使我国 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 由于地势高, 夏季, 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 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 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如图 2 所示。 冬季,青藏高原 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 页,共页 10
如图 3 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 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 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 四) 、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 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的季风气候区, 加上台风的 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 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 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也对我国气
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2 1. 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 所以同一时间里, 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 ( 昼半球 ) ,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 夜半球 )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 圈) 叫晨昏线 ( 圈) 。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 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 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 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赤道上地方时为 6 时的是晨线, 18 时是昏线。
3. 晨昏线的特点
(1)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10 页
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 , 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 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 为 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 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 0。(3) 晨
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 晨昏线只有在春、 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 晨昏线在 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 15°/ 小时,与地球自转方 向相反。
4. 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 1~3 范围内移动。 1、2、3 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
3 月 21 日与 9 月 23 日晨
昏线与经线圈重合, 导致全球昼夜平分 ;6 月 22 日摆动幅度, 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 ;12 月 22 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知识点总结
1. 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 ; 反之。
2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 ( 最外层 ) 、色球、光球 ( 太阳表面、最亮 ) 。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 ( 周期 11 年) 。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 ; 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 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4 页,共 10 页
(2) 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 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3 关于大气的 30 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 ②大气对流运动 (12km) 显著; ③ 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 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 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 太阳辐射 -- 地面增温 -- 地面辐射 -- 大气增温 -- 大气 ( 逆) 辐射 -- 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 ( 光照) 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 照越强 ;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 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 ( 云层反射作用强 ); 夜晚多云,气温较 高( 大气逆辐射强 ) 。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 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 >海洋,冬季海洋 >陆地;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5 页,共 10 页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 凸出。
10、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 ; 地表植被水分状况 ; 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 内陆>沿海, 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裸地>草地>林地 >湖泊, 晴天 >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 ( 气旋 ) ——阴
雨
(2)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 ( 反气旋 ) —— 晴朗
(3) 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 虽然气温降低, 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 来自的气流 ( 离陆风 ) ——干 (8)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 气温高, 空气膨胀上升, 地面形成低压 ; 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 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 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 风向 - —风的来向 ;
(2)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
A 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6 页,共 10 页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 ( 方向与风向相反 ) 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压线平行 ;
近地面的风, 受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 风向与等
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 ( 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 降,天气转晴 ;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季我国的 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 ( 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 :
①气旋 ( 低气压 ) 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②反气旋 ( 高气压 ) 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 ( 垂直分布 )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 ( 水准分布 )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 “北撇南捺”)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7 页,共 10 页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 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
冬季:亚洲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 如右图 )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 冬季东北风, 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 (5 月) ,雨带在华南 ( 珠江流域 )( 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 夏初 (6---7 月) ,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梅雨 ( 准静止锋 ) 7--8 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 反气旋 ) 9 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 ( 夏季风强 ) ,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 ( 夏季风弱 ) ,造成北旱南涝 .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4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8 页,共 10 页
1. 目前世界上有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 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 一些还没有获得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 30
多个地区。
5. 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 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 目前,世界上有 20 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 目前,世界上有 150 多个发展中国家, 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的国家, 主 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 在国际上, 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 经济商谈称为“南 北对话” ; 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 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正式成立于 1945 年,总部设在美国 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 5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 一) 港口的区位 1. 自然条件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9 页,共页 10
水域条件 ( 航行条件 ) :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 ( 筑港条件 ) :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 抛锚空间大
2.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 ( 港口服务的区域 ) 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 ( 影响港口的兴衰 )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 二) 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限度地方便旅客, 即:①路宽, 与市内外交 通联系方便 ; 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 ; ③工程量。
( 三) 航空港的区位 1. 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高三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20
精品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0 页,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