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33期 筑 Vo1.36 No.33 ・48・ 2 0 1 0年1 1月 山 西 建 SHANXI ARCHITECTURE NOV. 2010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33—0048 02 浅析长治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宋敏菠 摘 要:论述了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在长治市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应妥善处理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关系,维护 整体山水景观的连续性,整合长治市的山水资源的文化底蕴,以提升长治市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城市建设,景观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长治地区东临老顶山,西傍漳河水,城郊地区还有大片的湿 钱学森在1990年就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并首次把中国 地,真正是“东山西水”,对此应尽可能的加以保护。忌讳用人工 的山水文化、古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 硬材料铺砌的岸壁直墙或护坡取代湖滨的自然景观。加快城市 “山水城市代表了人与自然、生态与人类、科学与艺术、历史与未 道路建设,并加深道路两旁的绿化,确保整体山水格局的完整性 来、物质与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系”。 和连续性。 城市景观涵盖着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它包括了自然 2.3建立绿地系统,引导多样化发展 界的山水、植被、人工建筑物、构筑物、街道、广场等各色景观。现 快速增加绿化的数量,才能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坚 代火柴盒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仿欧式景观与广场在长治市的现 持用生态学的观点指导城市绿化建设。从本地气候、地貌、植被、 代化建设中鳞次栉比,样式雷同。因此如何合理规划经营好长治 水源和物种等实际出发,进行多层次、多品种、多形式布局。长治 市的城市面貌,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浅析长 市北有八一广场,南有生态苑遥遥相对,东边是连绵不绝的老顶 治市山水城市景观的创建,希望长治市的城市建设能够更趋合理 山森林公园,西边水天一色的漳泽水库和湿地公园遥相呼应。城 与优化。 市中还有随处可见的绿化小品点缀,这些都是专家经过了精心策 1 山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划、周密论证的成果。它实现了我市生态效应、社会效应和景观 城市形象是城市特色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我国古代风水学 效应的完美统一。 说,还是现代人居理论,都阐述了自然山水与人居环境的紧密关 3整合文化,丰富自然山水的内涵和意蕴 系,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的主要依据。“天人合一”“仁者乐山、智 我国幅员辽阔,造成了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巨大差异,不但 者乐水”的思想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中。 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园林植物,也成就了不同的人文精 自然山水资源是不可再塑的城市形象要素之一。山体因有 神和人文景观。 丰富的植被和矿物质,为多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也能有效调节 作为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城市,在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充 微气候。山体体貌的蜿蜒起伏与重峦叠嶂也使城市面貌丰富多 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园林文化气息,使其更具内在韵味, 彩。长治又称上党,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深 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享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神话传说又给这块上党盆地笼罩了浓厚 长治市具有悠久的文化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神话 的神秘色彩。 传说令文人墨客留连忘返,交口称奇。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山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长治市经过几年的努力,连续被 水景观建设中应当加以运用,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我市 评为“魅力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称号。而这一切 西有后羿射日;南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还有炎帝传说、神农尝 又与长治的山水资源丰富紧密相连。 百革等等,是众所共知的神话传说发源地,令上党地区拥有了神 2初探长治市城市观建设 秘而厚重的文化色彩。我们应大力开发利用这些神话传说的魅 长治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内陆小城。上 力,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知道在这太行山之颠也是华夏文明的 党地区众多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文景观,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 发源地之一。那么,上党地区一定会大放异彩,给城市建设增加 一目光。为了更好的发掘城市内涵,创建宜居城市,长治市进行了 道辉煌的光环。 大刀阔斧的改造工作。 景观创造的成功取决于能否与观景者在心灵方面产生共鸣, 2.1 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 让人为之心动,触景生情。 在城市建设中,建筑与景观设计应深入实地勘察,考究地方 合理确定开发和利用自然山水的对象和范围,把山水资源作 志,了解文脉、习俗等,了解过去,把握现状,引导将来,创作出富 为城市建设中的自然财富来规划,是建设山水城市中利用自然山 有长治地区艺术特色的城市景观,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舒适、优美、 水的首要步骤。 它既是维护城市景观的需要,也是维护城市生态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从宏观上控制破坏性建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技术手段划 [1] 张秋月,贲东生.浅谈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J].山西建 定自然山水的保护范围。 筑,2010,36(9):3-4. 2.2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收稿日期:2010.07—31 作者简介:宋敏菠(1972一),女,工程师,长治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山西长治046000 第36卷第33期 2 0 1 0年1 1月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33—0049—02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01.36 No.33 Nov. 2010 ・49・ 太原儒学建筑研究 张摘玲 要:通过对太原市儒学建筑包括文庙、唱经楼、贡院、书院等的历史以及现状的研究,阐述了儒学对于建筑的影响,以 及建筑作为儒学载体的重要地位,采用建筑定制分析和现存的典型建筑范例相结合的方式,对太原现存儒学建筑进行了 梳理,指出了儒学建筑的存亡与儒学兴衰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儒学,建筑,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TU一098.2 文献标识码:A 儒学自孔子初创,经历代先哲皓首穷经阐幽抉微,自汉武帝 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 “独尊儒术”,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以儒学作为开科取士的准绳,历 万历《太原府志》、清道光《阳曲县志》记载,在县治西有府县两学 经2000年,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建 宫并峙,宫内有府县两文庙。县文庙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年一 筑影响巨大。一方面儒学中正平和、效法自然、讲究礼制的思想 1189年),与府文庙共有庙外两大坊,东坊为“德配天地”,西坊为 精髓,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为昌明教化,彰 “道冠古今”,阳曲县文庙今已不存。 显圣人之教所设的儒学建筑,以及直接为科举制度服务的各种建 清代乾隆《太原府志》载,府文庙原在府治东,于宋太平兴国 筑亦形成定制成规,自成一体,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国建筑史 四年,迁徙至城东南,毁于靖康之变。今之文庙,始建于金天会九 独树一帜。太原战国建城,历经2500年沧桑,拥有丰富的历史建 年(1131年)耶律资让镇守太原府时,位于阳曲县城县前街中段路 筑遗存,其中儒学建筑占有一席之地。太原城因明清府县合一, 北(今太原市府西街四十六中东部),金大定丙午增贤堂,明昌二 复增殿宇、讲堂、斋市,于元末倾圮。明洪武三年重建,嘉靖九 则儒学建筑亦府县皆备。太原儒学建筑,诸如学宫与文庙、唱经 年,楼、贡院、书院等,其建筑形制反映了儒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体 年,建敬一亭,十年,又建启圣祠。多次修缮,终因地势低洼,毁于 现了儒学隆盛之后的尊崇地位,也可窥见当时教育的发展状况, 水患。清光绪七年(1881年)由山西巡抚张之洞倡议,在火毁的上 是清代科举制度发展的见证,建筑精美,极具研究价值。 马街崇善寺旧址重修府文庙,为省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文庙 之一。太原文庙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 学宫与文庙 000余平方米。由南而北,中轴线建筑依次为影壁、棂星门、大 明清起仅各类学校的学生方可参加科举,为此涌现出了大量 8 崇圣祠,两侧为乡贤祠、名宦祠、廊庑等。文庙木牌坊原位 的学校,除私塾、义学、书院外,官学规模最大、地位最高。学宫即 成殿、后迁至西偏院院外。木牌坊四柱三楼式,琉璃屋 为官学,各省、府、县皆置官学。为加强思想控制,强调儒学的官 于文庙最南端,金枋上书“文庙”二字。 方地位,又将祭祀孔子的孔庙和宣讲儒学的学宫合二为一,形成 面,了庙学合一的独特建筑形制,使其兼有教育与祭祀的功能。 太原府文庙采取前庙后学的建制,大成殿后的明伦堂为“学” 是儒学的宣教之地,今已不存。明伦堂不仅为宣讲 唐初始设文庙,渐及全国,至清代则达到鼎盛,各省、府、县均 的核心建筑,亦为讲辩经义之所,每月朔望祭祀之后,参与祭祀的地 设文庙,而礼制也最为隆重,堪比皇家。清朝历代皇帝皆尊崇儒 儒学之地,并考校生员功课。其后尊经阁亦 学,多次拜谒孔庙,并颁布赞文。顺治皇帝于顺治二年(1645年)、 方官员与学官儒生等聚讲经义,奎星楼、魁星阁,取汉代《孝经授神契》“奎主文章”之 顺治十四年(t657年)定孔子谥号为“大成至于圣文宣师”“至圣 称奎文阁、先师”,自此地方均称文庙。 意,为藏书之地,是古代图书馆。尊经阁后为敬一亭,取静心诚意 为陈列帝王诏令及先儒学规之地。另有教谕宅、训 太原所存文庙皆为清代建筑。《阳曲县志》载,太原府设府学 以治学之意,均为学院建筑,今已不存。 1所,阳曲、太原、徐沟、清源4县各设县学1所。至今仍存的有太 导宅以及射圃,原府学(太原文庙)、太原县学(晋源文庙)。 人读学宫之生员名额,据光绪《山西通志》载,清朝初年,太原 增广生员各为40名;阳曲县学各为22名;太原 文庙建筑已有定制,各地皆相类,唯府县规模有所差。建筑 府学的廪膳生员、至康熙九年(1670年)增为各12名;徐沟县学各 主要包括:“庙”,即以大成殿为核心,祭祀孔子的殿堂;“学”,即以 县学原各为8名,6名。所学内容均经官定,主要为四书五经、 明伦堂为中心,作为教育功能的部分,以及其他辅助建筑。现以 12名;清源县学各1《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 太原文庙为例进行研究。 学宫合一的前庙后学 太原文庙位于太原市文庙巷内,现为山西省民俗博物馆, 正宗》以及儒家经典和历代名贤文章。文庙、Discussion on the landscape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on Changzhi SoNG Min-b0 Abstract: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human landscape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on Changzhi.It proposals to cop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eatment planning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To maintain continuity of the inte— gral landscape.It integrat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scenery resources on Changzhi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ons of its landscape garden city. Key words:landscape garden city,city construction,landscape 收稿日期:2010.07 28 作者简介:张玲(1972.),女,馆员,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