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测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3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教育实践具有( )的作用。 A、描述 B、解释 C、预测 D、控制
2、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智技能是由( )几个阶段组成。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原型转化
4、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 ) A、执行成分 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5、西方流行的游戏治疗就是( )学派的游戏理论的使用,用于矫治儿童在精神上和行为中的问题。 A、复演说 B、同化说 C、元交际 D、精神分析
6、示范方式有三种: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幼儿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 )方式较好。
A、相向示范 B、围观示范 C、顺向示范 D、三种结合
7、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 )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忘我
8、发展学生的移情能力可从( )几方面着手。 A、理解教育 B、表情识别
C、情境理解 D、情绪追忆
9、问题解决是指个人使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有( )几个基本特点。 A、目的性 B、未知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10、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 A、自我控制法 B、全身松弛训练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11、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 )几个层次。 A、初级预防 B、次级预防 C、高级预防 D、诊断治疗
12、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 )几个方面的作用。 A、激活功能 B、定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功能
13、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 )几个。 A、活跃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4、柯尔伯格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 )几个水平。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5、属于弗洛伊德人格的发展阶段的有( ) A、口唇期 B、肛门期 C、性器期 D、生殖期
1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在1890年首先通过记忆实验来验证形式训练说。 A、詹姆士 B、桑代克 C、奥苏贝尔 D、贾德
1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 ( )的任务,因为这种任务最富有现实的挑战性。 A、30% B、40% C、50% D、60%
18、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 )是最基本的。 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1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 )阶段。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D、执行解法 D、评价
20、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有( )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21、假装游戏的根本特征是( )。 A、替代性 B、戏剧性 C、虚拟性 D、假定性
22、元交际的游戏理论由( )于1952年提出,他认为,游戏是一种元交际过程。 A、贝特森 B、伯莱恩 C、哈特 D、埃利斯
23、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4、测得一名儿童的智商为60,他属于( )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聋、哑、盲儿童
25、()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6、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
A、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 B、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C、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D、具有意志成分
27、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已有研究表明,( )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A、1~2岁 B、2~3岁 C、4~5岁 D、6~7岁
28、学习包括知识的( )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29、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有( )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先行组织者策略
30、( )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二、填空题 (15分)
1、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 )。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 )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3、( )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4、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智力、( )。
5、基于信息加工理论,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两个环节:( )和搜寻解法。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和( )。
7、一般认为,( )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8、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 )。
9、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 )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10、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作出系统解释的是( )。 11、陆钦斯的( )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2、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 )。 13、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 )和肯定性训练。
14、在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不良习惯、学习障碍等4个方面,其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注意力缺失、情绪障碍以及( )等。 1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 )两个方面。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幼儿学习针对学生学习而言,有其特殊性。 2、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3、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没有区别。 4、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5、身强体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
四、简答题(20分)
1、学习需要和诱因的关系是什么? 2、如果对有规则游戏进行指导?
3、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些种类? 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什么?
5、什么是多动症?多动症儿童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 (30分)
1、影响学习需要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实践谈一下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需要? 2、结合某具体游戏谈一下游戏准备活动的指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