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李煜——历史记载与后人评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

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从嘉。母曰光穆皇后锺氏。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历封安定郡王、郑王。文献太子卒,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建隆二年,遂立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以严续、殷崇义辅之,张洎主笺奏。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更名煜。居丧哀毁,几不胜,赦境内。尊锺后曰圣尊后,以后父名太章也。立妃周氏为国后。徙信王景逷为江王,邓王从善为韩王,立弟从镒为邓王,从谦为宜春王,从信为文阳郡公,从度为昭平郡公。从度,景迁子也。令诸司四品至九品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以右仆射严续为司空平章事,余进位有差。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于京师,奉表陈袭位。太祖赐诏答之,自是始降诏。秋九月,太祖遣鞍辔库使梁义来吊祭。冬十月,太祖遣枢密承旨王文来贺袭位。初,元宗虽臣于周,惟去帝号,他犹用王者礼。至是,国主始易紫袍,见使者作,退如初服。十二月,置龙翔军,以教水战。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二》

六月,景卒,年六十四。从嘉嗣立,以丧归金陵,遣使入朝,愿复景帝号,太祖皇帝许之,乃谥曰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曰顺陵。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母钟氏,父名泰章。煜尊母曰圣尊后;立妃周氏为国后;封弟从善韩王,从益郑王,从谦宜春王,从度昭平郡公,从信文阳郡公。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穀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穀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穀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穀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穀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六年,内史舍人潘佑上书极谏,煜收下狱,佑自缢死。

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王铚《默记》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马令《南唐书·后主书》

后主名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元宗第六子也。少而聪慧,善属文,工书画。初封安定郡王。淮上兵起,为神武军都虞候、沿淮巡抚使,累迁诸卫大将军、诸道副元帅,封郑王。太子冀卒,四兄皆早亡,以次为嗣,改封吴王,拜尚书令,知政事。建隆二年,元宗南迁,立煜为太子,监国。六月,元宗殂于豫章。七月,丧还金陵,太子即位。尊母锺氏为太后,太后父名太章,故改号圣尊后。妃周氏为国后。封弟从善为韩王,南都留守;从益邓王,从谦宜春王,从度昭平郡公,从信文阳郡公。以右仆射严续为司空,依前平章事。

大赦境内,文武进位有差。罢诸路屯田使,委所属令佐,与常赋俱征。(原注:初,南唐屯田,置使专掌,至此罢其使,而屯田佃民,绝公吏之挠。)八月,鄂州王崇文卒,以南郊巡检使黄延谦为武清军节度使留后。冬十月,以南都留守韩王从善为司徒,兼侍中、诸道兵马副元帅,以邓王从益为司空、南都留守。下令诸司,无职事官,四品以下至九品,日二员待制于内殿。泉州刘从效遣其子绍基来贡。

《宋史》

后主煜,字重光,南唐元宗子。仁孝,善属文,工书画,妙于音律。置澄心堂于内苑,引文士居其间。尝著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开宝中,封陇西公,赠吴王。集十卷,诗一卷,失传。今存诗十八首。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釚《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禇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