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市政道路基层中建筑垃圾变再生材料的应用研究

市政道路基层中建筑垃圾变再生材料的应用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市政道路基层中建筑垃圾变再生材料的

应用研究

摘要:根据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具体要求,将经过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进行合理应用,既能减少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又能有效提高建筑垃圾回收率,解决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或简单填埋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化处理与利用建筑垃圾,从而实现有效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和循环有序发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建筑垃圾;再生材料 1、建筑再生材料的使用方法 1.1设立绿化区

将经过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用于园林绿化中,如园林绿化道路路基、地形堆砌物、树池覆盖物等施工作业中均可使用建筑再生材料。根据绿化区设计规范中对各级园路、公园堆砌地形需要的土石、透水砖、树池覆盖等要求,选择满足其要求的建筑再生材料,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去处问题,也有效节约了自然资源。

1.2巧妙利用建筑垃圾

根据不同建筑垃圾类型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建筑垃圾预处理和资源化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价值。例如,建筑工程施工所产生的砖混类垃圾,应用满足其预处理要求的资源化技术,通过粗破碎、粗筛分、初级分类、细破碎、精细筛分、精细分类等环节处理,将其中大粒径干扰物质进行清除,以此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再生粗细骨料,既能直接作为资源进行利用,又能用作各种建筑材料生产的原材料,从而实现巧妙利用建筑垃圾。

1.3强化垃圾回收

进一步完善关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相关,明确建筑垃圾管理办法以及精准落实产业扶持,减少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被露天堆积或简单填埋的情况出现。加强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强化专业技术引导,总结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建筑垃圾运输、堆放、处理及再利用体系,有效提高建筑垃圾回收率的同时,也能实现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和循环有序发展。

2、建筑再生材料在市政道路基层中的实际应用 2.1科学开展骨料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砖石等物质作为构成建筑垃圾的一部分,相较于天然的路基材料,循环利用的建筑再生材料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且强度方面也低于前者,若将其直接应用于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不仅会降低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质量,也会增加后期道路使用过程中路面病害问题发生几率。建筑垃圾被破碎成不同尺寸的骨料后,如何对其展开进一步处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借助专用设备对骨料进行活化处理,通过该环节处理能够将相对较弱的再生碎石颗粒进行破坏,或者去除附着在再生碎石颗粒表面的水泥砂浆,活化处理后的骨料基本可以达到市政道路基层施工标准。

对骨料进行溶液活化处理,其目的对骨料颗粒表面状态加以改善。在盐酸溶液中浸泡骨料,再对骨料中含有的水泥水化物进行反应处理,以此提升骨料在道路基层施工中的使用性能。

利用水玻璃溶液对骨料进行渗透和溶液处理,将骨料中含有的水泥水化物分解成硅酸钙,实现骨料使用性能进一步提升,降低骨料孔隙率,保证经过处理后的骨料与市政道路基层结构设计保持较高的适配性。

建筑垃圾被破碎成不同尺寸的骨料后,对其进行再次深化处理,使骨料的使用性能得到改善和增强的同时,也能提升建筑垃圾回收率,以资源再循环利用的方式减少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过程中对天然砂石的需求量,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助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2.2填筑路基

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的路基填筑环节,如何正确应用建筑再生材料,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做好路基填筑前准备工作。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CJJ/T134—201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以及建筑垃圾填筑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选择符合路基填筑材料技术标准,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的建筑再生材料。对建筑垃圾先进行预处理,将塑料袋、泡沫、钢筋等杂质以及高放射性工业垃圾等毒性垃圾进行清除,并将粒径较大的颗粒分离出来。再通过专用设备处理建筑垃圾,破碎处理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除尘措施,将处理完成后的建筑垃圾填料堆放在提前清理好的区域。

明确建筑垃圾填料要求。根据市政道路路基强度与回弹模量要求对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填料进行检测和储存,掌握建筑垃圾填料各项性能参数,确保建筑垃圾填料作为路基填筑材料使用时,可以充分满足其填筑施工要求。

填筑路基设计。开展填筑路基设计工作前,需要提前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再结合地质勘察报告、路基病害防治等相关资料对填筑路基进行设计,确保建筑垃圾填料满足填筑路基施工要求。

在完成设计方案制定与设计交底等工作的前提下,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详细编制建筑垃圾路基填筑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待获得上级管理层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展各项施工作业。

为了掌握建筑垃圾在路基填筑施工中的使用效果,在正式大面积铺设作业开展前,可选择100m的路段进行铺筑试验,以此对建筑垃圾路基填筑的施工工艺参数及具体流程进行确定,主要包括松铺厚度、碾压组合、碾压次数、含水率等相关内容。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建筑垃圾路基填筑施工流程进行操作,并结合试验段施工情况对现有施工工艺流程加以优化,提高建筑垃圾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水平。

正式施工前,将地面表层植被清除干净,填补与压实原地面存在的坑洞,并检查其严实度是否满足建筑垃圾路基填筑设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待地基表层处理完成后,将进入包边土施工作业环节,采用分层填筑方式。根据上述试验段所掌握的松铺系数确定松铺厚度,将松铺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建筑垃圾松铺厚度过大或过小而导致路基碾压效果未达到预期要求。

2.3合理应用再生砖

利用回收的建筑再生材料进行制砖逐渐成为现阶段处理建筑垃圾时,主要采用的处理方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再生砖技术及生产工艺流程也发展的愈加成熟和完善。由建筑垃圾制成的再生砖,不仅为城市各类建筑工程提供了质量佳、且供应充足的建材,也为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并有效提升了建筑垃圾回收率,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市政道路基层中如何应用再生砖,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预处理建筑垃圾。将建筑垃圾放置在专用设备中,建筑垃圾经过粉碎与杂质去除处理后,将其存放于原料库中待用。

其次,按照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要求和各项技术规范,根据提前拟定好的配制比例对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原材料与水泥进行搅拌,可借助电子配料机,该设备能够保证配料精准度,严格把控原材料搅拌全过程,再根据搅拌机内部原材料的干湿度,对每次添加的水量进行调节。

综合分析市政道路基层对骨料使用的要求,将其粉碎成不同尺寸的骨料,按照骨料粒径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完成符合市政道路基层施工标准的各类再生砖。

结语

现阶段建筑工程均属于大规模建设项目,实际施工中不仅消耗大量原材料,也伴随着诸多建筑垃圾产生,若建筑垃圾未能妥善处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合适的方式处理建筑垃圾,转化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材料,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建筑垃圾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玮.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加工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中),2020(04):55. [2]谢晓文.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加工及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吴雪菲.广州市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生产透水砖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6,43(10):111-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