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

地形测量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四川*******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

编写者:

编写单位意见: 日期:

地形测量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审核者: 目录

一、 概述........................................................... 1

(一) 任务来源................................................. 1 1. 测区概述..................................................... 1 2. 工作量....................................................... 1 二、设计方案........................................................ 2

(一) 作业流程................................................. 2 (二) 作业依据................................................. 2 (三) 坐标和高程系统........................................... 3

1. 坐标系统................................................. 3 2. 高程系统................................................. 3 (四) 平面控制测量............................................. 3 (五)RTK地形测量 .............................................. 5 (六)1:2000地形测绘 ........................................... 6

1. 基本等高距............................................... 6 2. 地形图精度要求........................................... 6 3. 数据采集及成图........................................... 6 4. 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6 5. 图幅编号................................................. 7 6. 图根控制测量............................................. 7 7. 野外数据采集............................................. 8

三、 项目组织机构.................................................. 13

(一) 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责.................................. 13 (二) 投入仪器及使用软件...................................... 13 四、 质量保证体系.................................................. 13

(一) 质量目标................................................ 13 五、安全生产....................................................... 14

(一) 安全目标................................................ 14 六、提交成果资料................................................... 15

一、 概述

(一) 任务来源

我单位受雅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于2015年4月承担蒙顶山永兴寺、红牌村、后盐村、徐沟村一寺三村,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1. 测区概述

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

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处东经102°51′~103°12′,北纬29°40′~30°14′,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地势呈南北长条形,西南高,东北低。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人,测区地处雅安市雨城区东北方向,地形承东北向西南走势,该区属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测区内最高海拨1407米,最低海拨66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雅安市雨城区多种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藏量大,森林覆盖率60%以上,农户以种茶为主。 2. 工作量

测区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交汇处,测绘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核算工作量见下表:

蒙顶山1:2000地形图测量工作量 项目 E级GPS选点、埋石、测量 1:2000地形图测量 工作量 8个(点) 约12平方公里 备注 二、设计方案

(一) 作业流程

收集、分析资料 编写技术设计书 资料准备 野外碎部点采集 高程控制测平面控制测量 内业图像处理 图形数据检查 修改成图 成果整理

(二) 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范围》(GB/T18314-2001);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14912-20051); 《质量检验技术规程》(GB/T 1020-2010);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GB/T1001-2005)。 (三) 坐标和高程系统 1. 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 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四) 平面控制测量

1. 若甲方提供的控制测量能能够满足本次测绘要求则不再布设平面控制点,但在使用前需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考虑到本项目甲方所提供的控制成果为图根点,等级低无法再次发展。为提高本项目测图精度,全面控制测区范围布设、测量E级点8个。E级控制点需绘点之记,点之记应有三个至明显方位物的距离,距离注记0.1m。并在其基础上用网络RTK布设平面一级控制点和等外高程控制点。

E级控制点基本技术要求: 卫星截止级别 有效观测平均重复时段长度数据采集高度角PDOP值 卫星数 设站数 (min) 间隔(s) (°) E级 ≥15 ≥4 ≥1.6 ≥40 15 <10 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2.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一次性全面布设。 3.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点位选择

(1)控制点要尽量布设在村庄开阔的区域,便于安装接收设备和操作,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固,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并应在点之记注明。 (7)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4.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控制到测区边界,分布基本均匀,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固、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

5.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埋设木桩并钉钉子表示,根据实际情况在硬化道路上可以使用路面镶嵌标志,镶嵌路面标志时需要在地面刻画方框。

6. RTK 平面一级控制点按顺序编号,并在上方用红油漆印清点号。 7. RTK平面一级控制点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 级 一级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m 500 点位中误差/cm ≤±5 边长相对中误差 ≤1/2000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5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4 四等及以上 8. 一级GPS观测时RTK卫星的状态符合下表规定: 观测窗口状态 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 PDOP值 良好 可用 不可用 ≥6 <4 ≥4且≤6 >6 5 <5 9.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

(1)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2)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3)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4)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2cm; (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至5秒,各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6)不同时段进行观测,每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五)RTK地形测量

在一级点的基础上,采用网络RTK测量形式布设图根控制点,图

根控制点的密度以满足地形图测量需要为原则。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高差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RTK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图上点位中高差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图根点 碎部点 误差/mm ≤±0.1 距离/km ≤1/10基本等≤7 高距 ≥2 符合相关成图≤10 ≥1 比例尺成图要求 注1: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点的误差 注2:用网络RTK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0.5 平面三级以上、高程等外以上 平面图根、高程图根以上 (六)1:2000地形测绘

1. 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为1m。

2. 地形图精度要求

见下表: 测图比 例尺 地物点平面 位置中误差 高程注记点高 程中误差 ±0.25m 等高线高程 中误差 ±0.50m 1:2000 ±0.6(图上mm) 3. 数据采集及成图

以RTK为主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编辑成图,地形图数据格式为DWG。

4. 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50cm×50cm正方形自由分幅,分幅时保证图角坐标为50m的倍数。所有图名为“×××项目地形图”。

5. 图幅编号

本次测量图幅编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统一编号:(1)(2)(3)……,编号注在图名的下方。

6. 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点的布设

采用动态GPS(VRS)平滑测设图根控制点,即自动观测个数不少于10个观测值并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2) 图根点测量

1)为了保证1:2000数字化地形图的精度。在现有控制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 GPS( RTK)测量,设图根点若干个。图根点编号为KZ1-KZ209,为GPS (RTK)实施测量,图根点标志以“钢钉”为主,部分采用“木桩”和“刻十字”,详见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2)采用GPS ( RTK)方法测量时,首先选择一个地势高,开阔无遮挡的地方架设基准站, 基准站设置成功后,使用仪器自带软件对已知点平差成果求取转换七参数。再对原有控制点进行测量,平面坐标(X、Y、H)与原有成果比较,精度可靠的情况下再进行测量。

3)测量时,在窄带固定解状态下对每一个图根控制点测量两个时段,若两时段测量结果点位较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图根控制点的最终成果,否则进行重测。作业主要技术参数为:同步观测健康卫星数≥5;PDOP<6;卫星截止高度角≥15°;数据采样率10秒;测量时段长≥3分种。图根高程采用GPS拟合方法测定。测量

时,在窄带固定解状态下对每一个图根控制点测量两个时段,各测回测定值最大较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3c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终高程成果,否则进行重测。 7. 野外数据采集 (1)基本要求

1)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2)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3)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4)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数据采用方法

地形图内容的测绘和取舍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经行全要素测绘,并着重显示与本次设计有关的要素。

外业数据的采集对居民地、工业区、独立地物、管线及垣栅、道路、水系、土质地貌、植被等各种地物地貌要素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并且尽可能用仪器直接进行采集数据,在无法观测到的地形点、地物点、采用方向交会法、边长交会法进行处理,地类、地物、等其它属性则采用实地调绘再内业录入的方法,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根据本项目《技术设计书》、《规范》和《图式》执行。

1)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2)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3) 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后,将数据格式转换为南方CASS软件数据DWG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即观测顺序号或编码)。 (4)图形编辑

对照野外绘制的草图,利用展绘到计算机软件上的点号(或编码)进行地形图的编辑,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要求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5)埋石要求

本测区GPS网点均应设置固定标志,标石顶面中心设置中心标志;在平坦地区,GPS点点位选择与墩标埋设须同时满足水准测量的有关要求。

(6)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测绘方法、要求,以及内容取舍按《工程测量规范》第四章执行,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之,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之,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准确表示其点位;高程注记点每格不得小于10个;等高线之计曲线必须标注高程。

1)碎部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居民地是地形图之重要地物要素,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

房屋以墙基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房屋一般不综合,应分间表示,临时性建筑物可舍去。房屋和建筑物轮廓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在图上小于0.6mm可用直线连接。图上6 mm² 以下之天井可不表示。

2.独立地物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示目标之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和按规定之符号正确地加以表示。

3.永久性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电塔位置必须实测,同一条杆上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主要线路,图面上各种线路之走向应连贯、类别分明。建筑区内之电力线、通讯线不连线,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地面及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检测井等均需测绘。围墙、永久性广告牌、栅栏、栏杆、篱笆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

4.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均应测绘。铁路之铁轨、公路路中及交叉处、桥面、里程碑等应测绘高程注记点、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公路及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及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硬砖、砂砾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等级公路应注明等级、代码和编号。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主要道路须注明走向。国道路面、路肩应绘制四条线条,路面线不得中断。铁路与公路或其他道路在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不同水平相交之道路交叉点,应绘以相应之桥梁、通道符号。路堤、路堑均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注记高程。公路、大车路、铁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小路可中断在进出口处; 市区街道应将永久性之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及街心花园等绘出。有围墙栏栅之公园、工厂、机关、学校等内部之道路;除通行汽车之主要道路、全部按内部道路测绘。

5.河流、溪流、湖泊、水库、池塘等都应测绘,沟宽在图上小于0.5mm之以单线表示。水涯线按测图时之水位测定并标注测绘时间。水渠应测渠道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泉、井应测注泉之出水面及井台之高程;池塘应测注塘底高程。

6.石堆、土堆、陡崖、坑穴、冲沟、山洞、石灰岩溶斗、崩岩、滑坡等特殊地貌和人工修筑之梯田、陡坎、斜坡等用相应之符号表示。冲沟底部应测注高程点,较大之可用符号和等高线配合表示。梯田坡坎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至坡脚。各种天然形成和人

工修筑之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可表示为陡坎,70°以下之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小于2mm时也可用陡坎表示。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短于5mm时可以舍去。坡度在70°以下之石山和天然陡坎,可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露岩地、独立石、倒石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等应在上下分别注记高程或比高。 7.地形图表示之各种树木名称、苗圃、灌木丛、散树、独立树、行树、竹林、经济林等,应正确反映分布状况,芦苇地、花圃、草地、沼泽地应表示;树林要标注树之种类、高度。农业用地分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和水生经济作物地等,表示作物以夏季作物为准地形图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用双线表示,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之高程点。水田田埂不分大小均须测出。山地应测出各种特征点山顶、山脊、山梁、山谷、鞍部都必须准确测出其位置及标注高程,山顶洼地底部应绘示坡线。

8.地理名称及各种注记是地形图之主要内容之一,是判读地形图之直接依据。图上之所有居民地、工厂、道路(包括市、镇、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均需进行调查核实、正确注记。 9.每幅图之接边均应测出图廓外5mm,自由边在测绘过程中应加以检查,确保无误。

10.地形图中应注记导线点、水准点编号及其高程,以及在测图范围内之国家三角点和水准点等之位置及其注记。

三、 项目组织机构

(一) 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责

本项目自2015年4月进场,于2015年5月完成全部的内外业工作。公司共投入12名工程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1名, 技术负责人1名,组长1名 ,检查员2名,管理人员1名, 司机1名,作业人员5名)参与作业。 (二) 投入仪器及使用软件

1. 南方 GPS S86T 1+3一套,南方NTS-312B全站仪1台,计算机3台,汽车1辆。

2. 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水准平差采用华测compass2.0《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GPS计算与平差采用华测GPS数据处理;地形图编绘采用以AutoCAD 2004为平台的南方公司CASS 7.1数字化成图系统;导线平差计算采用本公司自编的导线平差计算程序和华测平差易2005版。

所有的仪器设备都经相关测绘器具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验有效使用期内。

四、 质量保证体系

(一) 质量目标

依据我单位质量要求及《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之规定,为保证测绘产品质量,设专职检查员,层层把关,上道工序未验收合格

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本项目成果质量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方式进行控制。质量目标如下:

1.数据成果:控制点布设要合理、观测要正确、记录要齐全规范、计算要正确。

2.图件成果:地形图内容要完整、表示要合理、注记要标准。 3.文字成果:报告格式要规范,结构要清晰,内容要完整。 4.存储介质:成果光盘存储的数据成果要完整,存储介质要完好。 5.总体质量:最终成果质量要求达到优良级。

五、安全生产

(一) 安全目标

作业人员应自始至终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遵守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服从安全管理,确保作业期间人身、仪器设备、财产和资料的安全。

1.作业人员作业前应认真检查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作业人员应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操作。 2.进入单位、居民宅院测绘时,应出示相关证件,注意文明用语,说明情况和受到对方允许后方可进行作业;在建筑物屋顶作业时,要提高安全防范,注意观察周围和设施情况,确保安全后才可作业。 3.遇雷电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选择安全地点躲避,禁止在山顶、开阔的斜坡上、大树下、河边等区域停留,避免遭受雷电袭击。

4.在人车流量大的道路、桥梁和隧道附近以及道路弯道和视线不清的地点作业时,必须穿着安全警示服,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警示墩,必要时还应安排专人担任安全警戒员。迁站时,应将测量仪器纵向肩扛行进,防止意外发生。

5.作业人员进入工地现场一定要注意防火,特别在居民密集、山林等重点防火区不得使用明火,乱扔烟头。

六、提交成果资料

(一)控制点成果表1份(纸质); (二)控制点点展图1份(纸质); (三)图幅结合表1份(纸质); (四)1:2000地形图总图1(纸质)份;

(五)1:2000地形图及总图数据光盘(DWG文件)1份; (六)分幅图1套(纸质); (七)测区技术设计书1本(纸质); (八)测区检查验收报告1本(纸质); (九)测区技术总结报告1本(纸质); (十)控制点点之记1份。

注:以上所提资料均提交电子版一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