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科学2014,60(2):88—91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 ̄Sciences ・新农村建设・ 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周保君。霍学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摘712100) 要:眉县作为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猕猴桃产业作为培育 特色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立县产业,大力实施“农业富县”战略,迅速推动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并成为了带 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笔者结合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与剖析 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旨在起到推动眉县乃至宝鸡市猕猴 桃产业健康发展之目的。 关键词:眉县;猕猴桃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1 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眉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辖8个 镇,12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耕地面积2.35 万hm 。1978年,眉县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在 猴桃生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 生区。 1.2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眉县猕猴桃已形成了 以秦美、海沃德、徐香、红阳为主栽品种,搭配栽植 华优、金香的品种新格局。按成熟度分,红阳、金 陕西省率先开始了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从 1988年起,全县大面积推广猕猴桃种植。近年 来,眉县立足地缘、科技、外资等优势,按照“扩规 香、华优等中熟品种面积0.29万hm ,占总面积 的15.9%,徐香、海沃德、秦美等晚熟品种面积 1.52万hm ,占总面积的84.1%;按品种结构分, 红阳、西选等中华系列共0.13万hm ,占总面积 模、提品质、抓营销、创品牌”的思路,全力打造猕 猴桃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 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 的7.4%,华优、黄金果共0.67万hm ,占总面积 的3.7%,徐香、海沃德、秦美等美味系列共1.6 万hm ,占总面积的88.9%。眉县猕猴桃品种结 展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 导产业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来源,眉县已成为 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2012年,全县 猕猴桃总面积达到1.81万hm ,占全国总面积的 18%,占全省总面积的27%,挂果面积1.2万 hm ,总产量35万t,占全省猕猴桃总产量的 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着优胜劣汰,日趋合理。 1.3技术支撑全国领先 眉县猕猴桃种植技术获得多方技术支撑。在 花粉研究方面,有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提供了先 进技术,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猕猴桃标准化出口示 44%,总产值2l亿元,总贮藏量16.6万t,种植农 户突破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8%,猕猴桃 从业人员达到l5万人,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突破 范基地和亚洲第一个猕猴桃花粉研究中心;在种 植技术方面,与科技院校联合,在猕猴桃核心生产 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同时,众 8 000元。眉县猕猴桃产业特点与优势主要表现 在以下七个方面。 1.1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多的试验站和研究所为眉县猕猴桃提供了众多支 撑,总结出标准化生产“十大”关键技术,在全省 得到推广;并实施了“十百千”猕猴桃人才计划, 眉县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境内气候温和,光照 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9 ̄C,日照2 015.2 h,年均降水量645 mm,无霜期长达218 d,土壤有 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6.5~7.0之间。综合地 域环境、气象条件、土壤质地等指标,非常适合猕 收稿日期:2013 ̄7 17 修回日期:2013—08—05 培养了大批农民技术骨干和果农专家。眉县已成 为省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眉县果农 技术专家已输出到周至、武功、岐山、扶风等周边 地区,带动了全省猕猴桃技术进步。 第一作者简介:周保君(1969一),男,汉族,陕西眉县人,本科学历。现任宝鸡市驻北京办事处主任。2009年l2月至今在职攻 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农村与区域发展。 ・88・ 周保君等: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1.4规模水平大步跃升 在省猕猴桃新建园补贴和市规模建 园补贴的扶持引导下,眉县积极推进猕猴桃 “进浅山、上台塬”,以彻底消灭公路沿线、主干道 路两侧“插花地”为核心,重点打造“百亩点”、“千 亩方”示范亮点,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截止目前, 猕猴桃总面积达到1.87万hm ,占耕地总面积的 80%,初步建成青化、齐锋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 区,建成了3l0国道、河营路2条猕猴桃观光经济 林带,3个万亩连片产业带,96个猕猴桃“一村一 品”重点村,3个生态果园示范村,2个村域经济 提升示范村,眉县猕猴桃规范化、标准化、园区化、 优质化水平全省领先。 1.5质量认证取得成果 目前,全县8个镇104个村的猕猴桃获得了 整县无公害农产品环评认证,认证面积达到1.67 万hm ,有4个村112.55hm 生产基地获得有机 猕猴桃生产转换证书,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 100hm 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已获得欧盟GAP认 证;红星村、第二坡村、齐镇村3个村被省果业局 确认为生态果园示范村,在齐峰果业、金桥果业等 10家合作社建立了猕猴桃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可进行网上实时查询追踪,实现了猕猴桃“从果 园到餐桌”无缝隙全程质量安全监控。 1.6产业链条日趋完整 截止到2012年,全县建成各类猕猴桃贮藏冷 库2 260座,贮藏能力16.6万t,国家级眉县猕猴 桃批发交易中心6.3万t气调冷库已建成投用; 眉县现有猕猴桃加工企业4户(宝鸡太白山美源 食品有限公司、陕西猕皇猕猴桃有限公司、宝鸡亨 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宝鸡易达果品有限公司),加 工能力1.5万t,天人集团猕猴桃深加工项目也已 落户眉县,现已动工建设;全县有猕猴桃专业合作 社10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入社成员达、 4 072户,注册资金27 533万元;发展果业中介服 务机构300多个,农民经纪人1 000多人;培养了 一支分布全国各地的强有力的销售队伍,眉县围 绕猕猴桃产业已经形成了生产、贮藏、加工、销售 完整的产业链条。 1.7销售市场走出国门 目前,眉县猕猴桃鲜果国内销售已经覆盖全 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地区及80%的中小城市, 并已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从国内市场 看,秦美30%销往北京,20%销往东北,10%销往 四川,15%销往上海、南京,15%销往河南、安徽; 海沃德50%销往上海,25%销往北京,10%销往 广州;徐香50%销往山东,30%销往上海,20%销 往四川、贵州;红阳60%销往四川,20%销往上 海,20%销往北京。 2 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尽管眉县猕猴桃产业目前已取得累累硕果, 但随着规模面积迅猛增加、销售市场范围不断扩 张、消费者果品质量安全意识日益提高,逐渐暴露 出许多问题。 2.1 土壤有机质匮乏。有机肥来源短缺 随着眉县猕猴桃面积的迅猛扩大,对土壤有 机养分消耗急剧增加。据多次取样调查,目前眉 县猕猴桃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1.2%~ 1.5%之间,加上土壤有机质每年都有2%自然矿 化损失,导致眉县猕猴桃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 逐年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逐年减少,严 重影响了猕猴桃有机质养分的吸收,降低了品质。 而畜牧养殖企业供应的农家肥并不能满足猕猴桃 种植的有机肥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成本投 入,影响了眉县猕猴桃品质提升。 2.2猕猴桃深Jjn-r规模小、技术落后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眉县猕猴桃总面积 将达到2万hm ,总产量将达到60万t。但就目 前晴况分析,眉县猕猴桃贮藏能力仅有16.6万t, 占总产量47%,仍有53%将近20万t猕猴桃需 要鲜果销售和加工。眉县猕猴桃深加工环节是产 业严重“短腿”,全县仅有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 量1.5万t,仅占总产量4%,且都是附加值较低 的果脯、果干等初级产品,整体技术工艺比较落 后、规模较小、产量产值很小、竞争力较弱,根本无 法与发达国家果业加工量占总产50%以上、产值 占果业总产值70%以上的结构相比,这将严重影 响眉县猕猴桃全产业链的建设、制约眉县猕猴桃 附加值的提高。 2.3眉县猕猴桃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果业企业和合作社大部分是近3~5 a发展 起来的,虽然注册了“齐峰”、“眉香金果”、“金色 梅海”、“秦美源”等l0多个鲜果商标和加工品商 标,培育了齐峰果业、金桥果业、金色秦川、兄弟果 业、太白山美源果品等果业公司和果业专业合作 社,成功的开辟了国内众多省市市场和市场, 取得了突出业绩。但纵观全县所有果业企业的规 模、实力、市场竞争力都较弱小,所有猕猴桃品牌, 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都较小,根本无法和美国蛇 果等国际品牌相媲美、同台竞争。这与眉县猕猴 ・89・ 陕西农业科学2014年第60卷第2期 桃产业现状极不相符,严重影响眉县猕猴桃产业 可持续发展。 2.4贮藏环节冻害损失较为严重 猕猴桃品种对低温较敏感,低温条件下容易发 生冷害,且不同品种对低温敏感程度不同,只有最适 宜的贮藏温度,暂近式温度预冷或出库,才能保持品 质。特别是中华猕猴桃冰点温度比美味猕猴桃高1 度,容易发生冷害和生理障碍。发生冷害的果实出 库后销售会大量腐烂变质,软后变成一包水。同时, 早采果可溶性固形物合量低,冰点温度上升,用原温 度贮藏极易发生冷害,造成大量贮藏损失。 2.5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 首先是授粉不充分,影响果实性状和优果率。 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植物,必须经过良好的授粉才 能结出优质果实。研究表明,猕猴桃是否充分授 粉直接影响果实种子的多少,进而对果实大小、品 质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所授花粉不同,果实种子 多少、果型长短、果实耐贮性也有差异,存在花粉 直感效应。其次是土壤代谢产物污染,有机质含 量较低,地下管理和配方施肥亟待重视和加强。 再次是整架修剪技术、花果管理及定量挂果技术、 合理采收及无损检测技术等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 应用还不够充分。 2.6 结构布局不尽合理 品种结构布局集约化、良种化程度较低。各镇 品种集中种植特色不明显,没有将品种按优生区区 域集中发展,同一品种种植在不同区域,品质表现 差异大。在品种结构上,秦美等晚熟品种比例仍然 偏大,中早熟品种比例偏小,缺乏能够大面积发展 的美味猕猴桃品种。同时,盲目引进和发展中美味 猕猴桃品种,带来溃疡病暴发和新栽果园不能尽快 投产的问题,给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7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尽管大部分村都建有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但 普遍采用的是散户经营模式,缺乏有效的经营监 管机制,大部分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没有建立自己 的基地,没有品牌,也没有建立自己的生产技术标 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及收购标准,更没有与果农之 间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联合体, 只是单纯的顾及眼前利益,致使果农依靠龙头企 业实现持续增收的愿望难以实现。 3 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猕猴桃产业是眉县的特色产业和立县产业, 事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和农民持续稳定 增收。因此,必须把壮大猕猴桃特色产业作为推 .90. 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 内容,从而实现眉县以科技为支撑,瞄准更高目 标,着力构建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猕 猴桃产业新优势,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 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新格局,让猕猴桃产业成 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富民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 3.1 制定果业规划,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 组成专家团队,完善制定《眉县2013~2018 年猕猴桃发展规划》,宏观上指导整个产业合理 布局、科学发展;完善制定《眉县猕猴桃标准化作 务技术标准》,依托技术队伍和抓建的基地在全 县广泛推广,全面提高果农作业水平,确保果品质 量;建议出台《眉县猕猴桃管理办法》,规范管理 眉县猕猴桃生产、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等各个 环节。 3.2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 充分发挥眉县猕猴桃协会的行业协会服务管 理职能,加强统筹指导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 功能。建议通过制定优惠和争取项目,整合发 展和重点扶持20个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他们通过流转 土地和与农户合作,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生产基地, 并建设深加工设施,扩大加工能力,开发新产品;扩 大市场,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以合作社为依托,在 各镇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贮藏冷库,经过2~3 a 发展,使全县猕猴桃贮藏量达到25万t,加工量达 到5万t,实现专业合作社组织鲜果销售量达到猕 猴桃总产量的60%以上的目标。 3.3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引导对品牌构建投入适量资金,为合作 社和猕猴桃加工企业,注册和宣传有特色、高质量 的猕猴桃品牌,并在外地设立销售窗口,建立营销 网络,扩大销售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专业 合作社和猕猴桃加工企业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 络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报道。并通过 推动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全国和国际性农产 品宣传推介活动,扩大猕猴桃知名度和影响力。 3.4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就业、猕猴桃实用技术、科技入户等培 训工程,广泛深入开展猕猴桃人才培训活动,培养 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猕 猴桃产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和农业专业技能,为猕猴桃种植、生产、储存、运输 以及销售等各环节提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 陕西农业科学2014,60(2):91—94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民“进城落户"的调查与思考 ——以陕西省L县个案为例 郭超妮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江苏南京摘210098) 要: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采用了集体访谈法和个案访谈法,探究了陕西省L县农民对当 地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的态度,并对农民和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探讨了农民 所持态度的原因,引出了对角色的思考,最后对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民;地方;进城落户;话语权 城市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城市化水平是社会化水平的尺度,是社会文明程 亿人。至2011年年末,中国共有657个设市城 市,建制镇为19 683个。全国共有30个城市常 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13个城市人口超过 1 000万人(马庆斌,2013)。城镇化进程则既有 农村向城市的异地转移——人口城市化,也有农 度的水准(邓伟志,200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11)》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 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 收稿日期:2013-09.30 修回日期:2013—10—21 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农村城镇化。这里的城 第一作者简介:郭超妮(1987一),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 ‘‘.^.^. ’‘. 一 ‘^.^.^. .,‘. ’‘.^.^.^.^.^.^. ’ .^. ^.^.^. ’ 一. ’‘. ’ 一 .’ .^. ’ . . ’ .^.^.^.^.^. ‘^‘^.^.^. ’ .^ .^. . ’ ‘ .^.^.^ ’一.^.^‘^.^.^.^ ^.^.^.^, 3.5完善投入支持体系 加工总量突破20万t,占总产1/3,年加工产值达 完善现有具体奖补配套,提高财政专项资 金投入额度,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产业发展引导作 用;引导金融资金向猕猴桃产业倾斜,简化贷款手 续,降低担保门槛,加大贷款额度,尽可能的满足 猕猴桃产业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贷款需 到5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 猕猴桃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 心、科技交流中心、会展贸易中心和标准化生产示 范中心,带动提高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猕猴桃产 业水平,引领全国猕猴桃产业发展,提升眉县猕猴 桃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3.8培育引领世界的国际猕猴桃品牌 求。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方面大力支持,促进眉 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3.6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首先,每年9~10月,在全县猕猴桃主产区采 集土样,集中检测,摸清当年土壤养分基础,设计 下年平衡施肥配方;其次,依托中省财政现代农业 项目和果业专项资金,示范推广猕猴桃树枝堆肥 和农作物废弃物堆肥,综合利用果园农田生产的 所有有机物废料,堆沤腐熟还田,用2~3 a全县 普及该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再次全面普及 果园生草和合理利用果园杂草技术,秋季全部粉 加强品牌战略的实施,打造成1~2个国际知 名猕猴桃品牌企业,年出口高端猕猴桃1万t以 上;重点扶持,发展壮大3~5家国际知名品牌企 业,最终实现眉县品牌企业产品占国内60%以上 高端猕猴桃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 黄蕾.水果业组织形态研究——以水果猕猴桃为例 [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 515—1 516, 1 541. 碎还田;最后最大限度发挥果农户用沼气池作用, 生产优质沼肥还田。 3.7打造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交易中心 [2] 马静,侯军岐.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J].陕 西农业科学,2005,(1):50-52. [3] 韩世明,周赛霞,宋满珍,虞志军,詹选怀.猕猴桃产 业的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2):101—106. [4] 俞学文,陈增灿.上虞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 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4):416418. ・充分发挥眉县猕猴桃国家级批发交易中心品 牌效应和投资洼地效应,继续广泛开展国内外招 商,建议利用五年时间把国家级眉县猕猴桃批发 交易中心建成猕猴桃国际深加工基地,使全县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