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试分析报告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设计合理,充分体现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历史卷材料引用了比较具有浓厚历史味的史料,思品部分充分体现了时政性、法律味,问题的设置新颖、合理。虽然是闭卷考试,但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少。

  但是对于我们薄弱学校的学生来说题目过于灵活,阅读量大。因此,中等偏上的学生完成的比较理想,而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就不让人满意。

  年级段平均分68分,最高分93分,属于龙湾区偏下水平。

  二、试卷分析:

  (一)历史与社会部分:

  第11题:

  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估计平均得分大概7分左右。

  11.1总体较好。但有学生错一个就全错

  11.2总体较好。但学生秦岭的秦字不会写淮河的淮字出现错别字的有点多。

  11.3得分率不是很高。学生表述能力有待提高。

  得分率不是很高。学生表述能力有待提高。

  典型回答错误:

  11.1城市和省份对不上号。

  11.2秦字写成泰字,淮字写成准字和怀字,有的把河流写成了黄河。

  导致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写成了季风。

  剖析原因及建议

  11.1不扎实,主要城市属于哪个省不知道。

  11.2读图能力欠缺,黄河和淮河的位置不清楚。

  11.3学生误把气候等同于季风。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强调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而南北的温度差异是由纬度不同造成的,季风不是形成温差的主要原因。

  第12题:

  学生总体答题情况:良好,该题总分为1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6---9分间,其中7---8分的居多。

  学生答题出现的创新性题例

  12(2)英国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学生答题出现的典型错题:

  12(2)第一种情况:“君主立宪制”中的“立”和“宪”错写成“力”和“限”;第二种情况:“君主立宪制”写出“三权分立制”;

  12(3)第一种情况:观点与理由不一致(相互矛盾);

  观点(均扣1分);

  第三种情况:不是针对中国而言,而是指出日本在此影响下,通过明治维新,达到富强目的。

  剖析错误原因及教学建议:

  12(2)强调用词的准确,避免错别字;加强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概念的记忆。

  12(3)在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史实的分析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13题:

  总体情况:总体良好,区分度较好,最高10分,最低0分,平均分估计在5-6分左右。

  创新题例:

  第一问: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典型错例:

  1、第一问国共内战写成内战;日本全面侵华;帝国主义或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2、第二问回答不全面,只答出某一点造成失分;

  3、第三问列举了新中国成立有关的史实。

  错误原因及对策:

  原因:文字表述不规范或者不准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不强造成审题失误或者回答不全面。

  对策:课堂教学加强对文本或材料的解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或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历史整体性的教学,注重历史线索的梳理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

  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适当练习,提高文字或语言表达能力。

  (二)思想品德部分:

  第11题:

  总体情况:

  总体得分率较低,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在4-5分左右

  创新题例:无

  典型错误:

  第(1)小问:

  答题未按照题目要求的顺序。

  “法律效力”四个字出现错别字的比较多,如“法律效率”、“法律效律”“法律效利”等。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遗忘其中一点的很多。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中,根本问题写成“基本问题”,“国家生活中”几个字遗忘的比较多。

  第(2)小问:

  未答出“根本大法”。

  “根本大法”答成“基本大法”。

  “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中,“法律体系中”中几个字没写。

  “首要地位”的表述不科学,写成“主要地位”、“重要地位”、“最高地位”、“较高地位”、“很高地位”的情况的比较多。

  第(3)小问:

  把宪法要求理解成法律要求的情况较多。

  描述过于简单,不连贯的情况较多。

  第12题:

  本题共10分,分3个小题,学生总体答题比较好,大多数学生的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答题的错误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结合材料方面不够,答题整体性不够。如第1小题,学生大多只答出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材料的内容就没有涉及,缺乏整体性。第二,答题中,专业术语运用不够,出现很多的大白话,如第3小题,学生出现:绝食对身体不好;用法律来警告妈妈不要翻等答案。第三,审题还不够仔细。如第3小题,要求分别回复网友的做法,结果有些学生就只个一个网友回复,或把两个网友的回复合在一起。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进行必要的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平时上课和练习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对学生的回答也要注意及时评价和纠正.

  3.法律教学方面,尽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帮组学生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

  第13题:

  一、学生答题总体情况:最高分满分(10分),最低分2分,大多集中6—8分。

  二、学生创新答题:

  13(2)从社会(商家)角度:有效减少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出现;

  从消费者角度:有效减少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害现象的发生。

  从法律角度看:食品非法添加触犯我国《食品安全法》,危害公民生命健康;

  从道德角度看:食品非法添加是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如不打击,会扰乱社会秩序。

  学生答题典型错误: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悉知真情权”、“人命健康权”

  (3)学习法律,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四、典型错误分析:

  1.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错别字多。如“悉知真情权”、“人命健康权”

  2.回答笼统,没有结合题目要求(没有抓住题目关键字、词)。(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学习法律,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