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开学到现在,合唱团注入了新的血液,同学们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现在大都能用比较和谐、优美、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演唱、合唱。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在每一次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前,我们都要进行呼吸训练以及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为后面的合唱打好基础。1、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即舒起练习和突起练习。2、发声训练
虽然合唱团的同学大部分已经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但声音还是偏“白”而且“扁”,气吸浅,位置较低,口腔打不开,下巴较紧张。针对这种情况,我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3、合唱训练
为了迎接区艺术节活动,我们排练了两首两声部小组唱。在训练中老师指导学生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这两首合唱曲在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老师及时的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后,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成员都基本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另外,我们组织了两个小组唱,分别演唱《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阿伊拉》。
总之,本学期的合唱团工作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将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