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事迹心得体会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凤凰山脚下的丹东光荣院里,有一间20多平的特护区房间,设施齐全布置简约。上午十点,阳光柔和地洒进屋中。孙景坤老人正躺在床上休息,陪伴他的,是尽心侍奉的子女,和墙上一件挂满奖章的旧军装。“父亲每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军装。”老人的大女儿孙美丽说。

  8月12日,孙景坤作为特护养员来到这里,光荣院为他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在此之前,他与大女儿一家住在一起。年过耄耋,他的脸上写满了风霜,岁月仍在不断侵蚀他的健康,却始终无法夺走他眼中的神采。听闻来人是部队的记者,老人坐在床上,敬了一个军礼。

  这只右手,72年前第一次举起敬礼。对孙景坤老人来说,这是一个动作,更是一份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动作,只要一秒钟,践行这个承诺,却要用一生的时间……

  1948年,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硝烟弥漫在东北大地。24岁的孙景坤告别了刚刚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随40军119师357团南征北战,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打回北,7年间,总行程上万里。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这些荣誉和一身的伤疤,映射出他战时的英勇与无畏,但对于战场上的功绩,他很少提起。大女儿孙美丽说:“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起那些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孙美丽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年轻时从不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他说真正的战场远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如今,老人已经无法完整清晰地告诉我们真正的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但翻看老人的立功证书和战史,我们得以窥得老英雄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的身姿。

  1952年10月26日黄昏,孙景坤所在的357团在炮火支援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占领了161高地。

  27日,不甘失败的敌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向161高地猛攻,官兵连续打垮敌人多次反扑,自身伤亡很大。中午时分,孙景坤刚刚带队从战场上抢运下来8个伤员,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正打算休息一下时,前方却传来161高地上人员损失惨重、弹药告急的消息。“孙景坤带队在20分钟内送8箱手榴弹和2箱转盘枪子弹到高地上去!”营长下了这样的命令。

  饥饿和疲惫,孙景坤已经顾不上了。一箱子弹药重达90斤,所有的道路和交通沟都已被封锁得毫无空隙,战士们的脚步都有些踉跄,这几乎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孙景坤拍板了没有办法的办法——从山岗上冲过去。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进攻,孙景坤带队通过了封锁区,到达高地上后,他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和战友们一起,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完成了坚守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孙景坤荣立一等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