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有成功之处,也略有不足,总结反思如下:
旧瓶换新酒 杨柳发新枝——潜心文本,设计创新
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元老”级课文。许多教师都上过这节课,在百度上只要输入篇名,就有各式各样的教学设计展示眼前,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都要几课时,精炼的也要两课时,如何在初三紧张的教学中,将“元老”级课的教学设计得更科学,更富有新意,更有实效性呢?唯有“潜心会文本”,在传统教学环节设计上进行创新。为此就首先要找准切入课文的“点”。
在反复研究教材后,我将切入点定在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上,于是我先让同学找出课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然后画线并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称呼,由此理出一条小说构思的情节线索——小说情节可分为于勒有钱时和没钱时;这其间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由此又理出一条人物情感变化线索——害怕→盼望→躲避。
再以“两线”串全篇 ——小说是从人物的哪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揭示人物的态度变化的,这样最后挖掘出小说隐含的深刻主题思想。在品析语言同时链接中考考点——人物形象的分析。
同时,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改变传统的过渡语,而是分别以引用教参书上“本文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丑陋形象。”过渡到人物形象的分析; 引用网上评论“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过渡到挖掘小说主题;引用作者莫泊桑的“生活永远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莫泊桑”的语言过渡到对“我”这个人物的评析上。并且颠覆了传统教学设计的环节,将作者莫泊桑的简介放在本课的最后赞叹高超写作技巧小结环节时。整个教学设计一环扣一环既流畅又有一种“旧瓶换新酒杨柳发新枝”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