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猫是我国最稀有、神秘、古老的猫科动物,种群数量十分稀少,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云猫(学名:Pardofelis marmorata),又叫“石猫、石斑猫、小云豹、草豹”属于猫科、豹亚科、纹猫属、石纹猫种的一种小型猫科动物(共分2个亚种:石斑亚种P.mcharltonii和指名亚种P.m.marmorata)。云猫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地区气候湿润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广泛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泰国、印尼及喜马拉雅山麓东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区,在我国仅分布在云南及藏东南的雨林中。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云猫是什么品种?
云猫
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稀有的猫咪——云猫,云猫外貌类似豹子,因此又叫做小云豹,是一种需要保护的观赏类猫。
云猫在我国的分布,已属该种分布的东北部边缘地带,仅分布于云南中部景东无量山区、哀牢山区和云南西北部的大理、丽江地区; 国外则广泛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云猫一年之内养育两窝,每次只有2至4只幼崽,是70年代中期才在我国发现的一种中小型食肉类动物,因为它非常喜欢吃汁(椰子树和棕榈树上的),所以就出现了椰子猫、棕榈猫的别称。
云猫所具有的长尾可以使其在树枝间迅速跑动、捕食,这是云猫与猫属其他动物所不同的特点。在云南中部山区,云猫的洞穴多为多石的地穴、土洞或树洞,且多在向阳的坡埂附近。
由于它身体上的毛发颜色和天上的云彩非常的相似,所以就有了现在的名字——云猫。云猫有棕或者是黑灰色的毛发。有呈黑色的头部,白色的斑点出现在眼睛的下方和两侧,黑色的花斑纹会出现在身体的两边,黑色的纵弹头(多)会出现在云猫的背部,黑褐色的毛发会出现在它的四肢和尾巴上。
云猫是几级保护动物
云猫是二级保护动物。
云猫是食肉目猫科云猫属动物,别名纹猫、小云豹、石斑猫、石猫。云猫于1976年在中国云南省发现,数量稀少,属于濒危品种。现已被列为中国云南省一类珍稀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云猫广泛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在中国见于云南省景东无量山区、哀牢山区和大理、丽江地区。主要栖息于南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多在树上及河边峭壁上活动。以松鼠、鸟类、蜥蜴、蛙和昆虫为食,还喜欢吃椰子树和棕榈树的汁液。
云猫的形态特征
云猫体形略大于家猫,尾长近于身长,具斑驳花纹或大理石斑纹。尾形粗圆,尾毛蓬松。四足的各趾均具发达的爪鞘。
体背面褐黄、褐灰或赭褐色。腹面灰。自颈背沿中线有两行断续黑纹。体侧有斜行排列的黑缘小斑块。有时模糊或融合,形成黄黑相间的独特体纹。貌似大理石斑。头部、四肢和尾均为上散布黑斑点。耳小而圆,耳背黑色,具一小白斑。瞳孔大,淡褐色,收缩时呈圆形。
颅形较高,鼻骨短,前颌骨鼻支并不扩展。颧弓宽,颧骨眶突细长向上与眶后突连接组成眼眶环。眶间区窄。二颞嵴呈弧形,仅老年个体才合并成短的矢状嵴。翼间孔拱状。前缘并非平直,侧缘较厚些。枕骨区较宽。颞乳突间的颅宽,大于颅基长之半。
云猫属于几级保护动物
云猫是二级保护动物。云猫是石纹猫的亚种之一,其主要栖息在低地热带森林,新采伐的森林中也有发现。由于云猫在中国的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形态和斑纹与中国Ⅰ类保护动物豹的幼体相似,容易相互混淆,建议把云猫列为中国Ⅰ级或至少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建议调查生态环境改变对此种的影响。
云猫比家猫稍大,总体形更延长。从外型上来看,有一些和云豹与雪豹相同的特征,像是这两个物种的中间型;最显著特征是大理石斑纹的皮毛,体色变化从深灰色到浅黄灰色到红褐色。腿和腹部有黑斑点,颈部有纵纹。
云猫的足非常大,更像豹亚科而不像猫亚科。尾长而蓬松,几乎与头体等长。头骨通常具有完整的眶后环,颧弓非常宽,在其它猫亚科动物中。
云猫为夜行性动物,喜独居,其在树上活动的时间多。云猫善攀爬,长尾有助于在树枝上平衡活动。可在河岸陡壁的树枝间栖息。云猫有向上拱起脊背的典型姿态,当蹲坐或卧伏时,常略缩回头部,拱起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