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的解释是:1.亦作“皐兰”。2.泽边的兰草。3.山名。4.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2.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皐兰下。”南朝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稽落,日隐龙堆,翰海飞沙,皋兰走雪。”唐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3.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清姚鼐《<停云堂遗文>序》:“皋兰王诫亭先生,固秦中之聪明才杰士也。”皋兰[gāolán]⒈亦作“皐兰”。⒉泽边的兰草。⒊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⒋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
皋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皋兰详细内容】
⒈亦作“皐兰”。⒉泽边的兰草。引《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⒊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引《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皐兰下。”南朝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稽落,日隐龙堆,翰海飞沙,皋兰走雪。”唐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⒋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引清姚鼐《<停云堂遗文>序》:“皋兰王诫亭先生,固秦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二、综合释义
亦作“皐兰”。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皐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皐兰,凝霜霑野草。”晋成公绥《啸赋》:“藉皐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餘里,合短兵鏖皐兰下。”南朝梁元帝《郑众论》:“况復风生稽落,日隐龙堆,翰海飞沙,皋兰走雪。”唐沉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清姚鼐《<停云堂遗文>序》:“皋兰王诫亭先生,固秦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三、汉语大词典
亦作“皋兰”。(1).泽边的兰草。《楚辞·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晋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蝉蜎。”(2).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汉书·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鏖皋兰下。”南朝梁元帝《郑众论》:“况复风生稽落,日隐龙堆,翰海飞沙,皋兰走雪。”唐沈佺期《被试出塞》诗:“辛苦皋兰北,胡霜损汉兵。”(3).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清姚鼐《〈停云堂遗文〉序》:“皋兰王诫亭先生,固秦中之聪明才杰士也。”
四、其他释义
1.亦作'皐兰'。2.泽边的兰草。3.山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南。4.旧县名。即今甘肃省兰州市。汉设金城县﹐明为兰县﹐清改皋兰县。
五、关于皋兰的造句
1、在皋兰县忠和镇崖川小学,一名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有一本字典。
2、皋兰县经作站负责人介绍,此次试验种植品种有菜花、架豆、豇豆、黄瓜、笋子等。
3、本报讯皋兰县无业男子黎先成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出狱后,竟不思悔改,再次组织他人进行犯罪活动。
4、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出行之前,通常会到佛寺、道观上香祭拜;也有祭祀马王爷的,过去皋兰县什川乡就建有马王庙,经过此地的车户、脚户,都会到庙里上香。
5、徐大武解释道,皋兰境内梁峁沟壑纵横,同兰州一样缺乏开阔的地域空间。
6、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六、关于皋兰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